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陕西省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之      易:轻视
D.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相授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富
B.师能者,我已尽能乏
       径造庐访成,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
       每闻琴瑟声,则应节而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相顾,迄无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C
5、(1)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2)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
      (3)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晋文公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蘩礼之君,不足于文;蘩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  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不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  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敌众我寡,奈何而可           奈何:怎么办
B. 焚薮而,岂不获得           田:打猎
C. 而尊贤                     反:与诈术相反
D.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五      乃:仅仅
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的字在意义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繁战之,不足于战
② 亦诈之而已
③ 其成毁,胜败
④ 文公处
A. 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 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 两个“君”字 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D. 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和例句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 泽而渔,岂不获得
B. 焉有以一时之务百世之利者乎
C. 足以
D. 君用其言而赏其身
4. 下列各句中的“所以“与文中句子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胜而不知胜之所以
A.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B.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
C. 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
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 下
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A. 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 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 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 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 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6.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
A.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靠它来形成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外国才有的。
B.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外国才有的。
C.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能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D. 各种诈术 充斥整个国家,不能靠它来形成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7. 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和雍季、晋文公、孔子等四人的观点完全一致。
B. 四人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作者 更接近雍季,孔子更接近晋文公。
C. 四人的观点在基本相同之外各有一些差异。
D. 作者、晋文公、孔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与雍季则有一些差异。
8. 本文的中心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对在战争中使用诈术,否则胜了也会很快失败。
B. 主张行赏要从百世之利着眼,而不要从一时之务着眼。
C. 主张战争可用诈术,但治国要着眼于王道 。
D. 主张战争以后要总结经验,找出取胜原因,否则胜与不胜一个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綯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綯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綯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襜,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所业文之                    干:投献。
B.仲郢坐专***左                  迁:降职。
C.令狐楚大相怨                  雠:同“仇”。
D.深之                          礼:礼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楚其少俊      请战喻
B.遂以其授商隐     樊哙侧其以撞
C.补太学博士    今其智反不能及
D.李德裕素遇    寡人于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 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 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原   弊 
[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相与笑之曰: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刚刚
C.或采橡实、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送石处士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孟,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刀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之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干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辞以何说?”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往来。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注:①石处士:石洪,洛阳人。处士:隐士。②王良、造父:王良,春秋时晋国大夫;造父,周穆王时人,二者皆为古代驾车的能手。③张,供张,指设席饯行。
1.下列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
B.若河决下流而东注
C.先生不告于妻子
D.戒行李,载书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法治征谋,宜有出 秋毫不敢有近(《鸿门宴》)
B.以为先生寿    乃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
C.酒三行,起    不出,火尽(《游褒禅山记》)
D.果能相与有成也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先生文武双全,忠孝俱备,舍小家顾大家,在贼寇压境、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挺身而出,表现了“以道自任”的感人品质。
B.“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之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文章连用几个形象的比喻,勾画出石洪能言善辩,有才有识的形象。
C.本文以记叙的形式,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期待, 这是对赠序传统写法的一个突破。
D.韩愈借这篇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出仕应当“以道自任”,不为名,不贪利,但求忠诚、正直,对国家有益,以道义为皈依。
4.用“/”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辞以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生气、愤怒
B.《齐偕》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C.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D.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往,到……去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二又何知
B.以六月息者也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蟪蛄不知春秋
3、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负大翼也无力  其正色邪?
  远而无所至极邪?
B.二虫又何知
  风积也不厚
C.风之积不厚
  不知其几千里
D.我决起
  夫列子御风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B.文章以譬喻的手法,以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C.与大鹏的“大”相对应,作者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D.作者批判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庸人,认为世人都称赞的宋荣子的修养还不够,而赞扬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
而征一国者。  (        )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