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读书故事二则(一)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①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读书故事二则
(一)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广?”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二)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凤》)  注:①出:过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 阙:欠缺
B.居贫,自稼穑——躬:弯腰
C.遂综典籍百家之言——博:通晓
D.玩典籍,忘寝与食——耽:沉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为痴——木欣欣向荣
B.对之流涕——相如持璧却立
C.况命修短分定悬天乎——臣壮也,犹不如人
D.曝麦庭——月出东山之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皇甫谧勤奋钻研的一组是(     )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②就乡入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④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
⑤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⑥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D
4.(1)你今年二十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  
  (2)后来天突然下了暴雨,可是高凤(依然)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读书故事二则(一)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①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yàn 安闲)如也。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léi 瘦)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对加粗词的解释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号焉
②忘怀得失,此自终
③良入,具告沛公
④解印去县,赋《归去来》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也不同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不堪职,少日自解归(     )
②吏应束带见之(     )
③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乡里小人邪(     )
④解印县,乃赋《归去来》(     )
3、陶潜字元亮,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诗人(流派),我们熟知的其代表性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二篇)
4、由文段可知,陶潜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性格填空,可任选三点作答。)
5、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相关习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⑴例句: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A、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B、吏民,封府库 
C、项伯杀人,臣之 
D、外连衡而诸侯
⑵例句:范增数目项王
A、沛公霸上    
B、芷阳间行  
C、君为我呼入,吾得视之   
D、吏民,封府库
⑶下列各句中“以”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籍何以至此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请以剑舞       
D、军中无以为乐
2、翻译语句。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⑴下列句中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站在车右的卫士    
B.杀人如不能举      举: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D.故遣将守关者      故:特地
⑵下列句中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⑶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客何为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
⑷对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樊哙在席上讲的话与刘邦的话,不只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说话的语气语调也明显不一样。  
B.两人讲话的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
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D.樊哙在席上讲的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⑸翻译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之——宗:推崇。 
B.然终不——遇:遇合,如意。
C.见焉——适:恰巧。
D.世有勋——阀:军阀。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组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③弃车马,毁约衣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④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⑤所著帽,方屋而高  
⑥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⑦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方山子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而晚年时却安贫乐道,心境恬淡。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
C.最后一段中,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不遇”。但他此时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4.用“/”给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鹊 起 于 前 使 骑 逐 而 射 之不 获 。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圣心:圣人之心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雕刻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对上面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骐骥”、“驽马”两个比喻暗示了客观条件有好有坏,在作者看来,好的客观条件对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5.翻译以下句子。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