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1. 解释加粗的词。
①无冥冥之志者______________
②无赫赫之功________________
两君者不容_______________
人君子,其一兮____________
⑤心如兮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一段的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的意思
   ②显著盛大的样子
   ③侍奉
   ④善;仪态
   ⑤凝结在一起
2.(1)所以没有精诚专一的精神,就不会智慧豁然贯通。
   (2)布谷鸟喂小鸟,平均对待,始终如一。
3.学习(或办事)应专心致志。
4.故君子结于一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吴起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子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侯西河而下——浮:泛舟
B.公叔为相,魏公主——尚:崇尚
C.吴起见公主之君也——贱:轻视
D.坐射起而宗者七十余家——夷:诛***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用兵如神,所以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太守来抗拒秦、韩,结果大败秦军,夺秦五座城池。
B.吴起认为君王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国家险峻的地势,而要依靠德行,不修德义,国家终究要灭亡。
C.公叔依计设下圈套,使吴起谢绝娶公主而令魏武侯不再信任他,为避祸患,吴起只好离开魏国。
D.吴起在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施展,树立了赫赫战功,但却没有善终。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杭州仁和县 (    )
(2)以谢平昔奖进 (    )
(3)于是不复其相知 (    )
(4)所忧者气而骄  (    )
2.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谢平昔奖进
C.得文字相乐之意
D.成其德耳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苏轼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泥水),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程氏)慨然太息——太息:长叹
B.轼武卫营——诣:到……去
C.首起戏马台,尾于城——属:归属
D.城不沉者三——版:筑墙用的夹板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是(      )
A.闻古今成败,辄能其要
B.溢于南清河,于城下
C.轼于其上,过家不入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其城
3.“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译文如果用上关联词语,最好的一项是(      )
A.既然……就……
B.只要……就……
C.只有……才…… 
D.即使……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
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
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
D.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张晊攻汴,存节破其二寨。梁攻濮州,战南刘桥、范县,存节功多。李罕之围张全义于河阳,全义乞兵于梁,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知其间道,使以兵为前锋。是时岁饥,兵行乏食,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太祖攻魏,存节下魏黎阳、临河,与太祖会内黄。
  梁兵攻郓,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期以日午渡兵逾濠急攻之。会营中火起,郓人登城望火,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存节独破郓西瓮城门,夺其濠桥,梁兵得俱进,遂破硃宣。硃瑾走吴,召吴兵攻徐、宿。存节谋曰:“淮兵必不先攻宿,然宿沟垒素固,可以御敌。”乃夜以兵急趣徐州,比傅徐城下,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不能攻而去。已而太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迁潞州都指挥使。太祖攻凤翔,使召存节。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潞人送者皆号泣。
  太祖即位,拜右千牛卫上将军。从康怀英攻潞州,为行营排阵使。晋兵已破夹城,存节等以余兵归,行至天井关,闻晋兵攻泽州,存节顾诸将曰:“吾行虽不受命,然泽州要害,不可失也。”诸将皆不欲救之。存节戒士卒熟息,已而谓曰:“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比至泽州,州人已焚外城,将降晋,闻存节至,乃稍定。存节入城,助泽人守。晋人穴地道以攻之,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战于遂中,敌不得入,晋人解去。
  同州刘知俊叛,奔凤翔,乃迁存节匡国军节度使。硃友谦叛附于晋,西连凤翔,存节东西受敌。同州水咸而无井,知俊叛梁,以渴不能守而走,故友谦与岐兵合围持久,欲以渴疲之。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友谦卒不能下。
  末帝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镇天平。蒋殷反徐州,遣存节攻破之,以功加太尉。梁、晋相距于河上,存节病痟,而梁、晋方苦战,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病革,召归京师,将卒,语其子知业曰:“忠孝,吾子也。”不及其佗。(节选自《新五代史·汉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故事:旧例
B.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失期:错过了约定的时间
C.乃夜以兵急徐州——趣:通“趋”,奔赴
D.病,召归京师——革:急,重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①晋人穴地道以攻 ②邻国民不加少
C.①渴不能守而走 ②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①梁、晋相距河上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牛存节智勇的一组是(     )
①存节独破郓西瓮城门,夺其濠桥
②乃夜以兵急趣徐州
③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
④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
⑤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存节之所以投奔梁太祖,是因为他觉得梁太祖是一位能平定天下的英雄。他后来也得到了梁太祖的重用。
B.牛存节治军严明,不侵扰百姓。援救张全义时,缺少军粮就用钱买,不白拿老百姓的粮食。在潞州任都指挥使,深得民心,离开时,“潞人送者皆号泣”。
C.牛存节听说晋兵攻泽州,虽然没有得到梁太祖的命令,但当机立断,赶去援救。晋人挖地道攻城,牛存节也派人挖地道对抗,晋人攻不进去,只好撤离。
D.牛存节一生忠心耿耿,转战沙场,为国分忧,最后战死沙场。临死前,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对国家尽忠,对家庭尽孝。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畴平衍弥望——弥望:满眼   
B.余两人坐——延:邀请   
C.与立恭豫约墓下——诣:前往,到   
D.故而终记之——勉:勉强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积土成山,风雨兴  
B.皆欲取难于言——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乐无几乎——吾还也   
D.明年看花时索我此——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但他们自己隐迹深藏,不随便结交朋友,只是和我相处融洽   
B.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是个无用之人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C.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写诗呢?”   
D.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回来后,立恭说:“这次游览应该写篇游记。”(但是我)没有闲暇写作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隐溪先生喜欢读道家书,他的儿子蒋立恭擅长写诗,他们都乐观旷达。   
B.作者与立恭在出游时,探访了在茅屋中居住的脸色丰腴润泽的白发长者。   
C.野游中巧遇李千户,大家饮酒作乐,或奏乐,或歌吟,或跳舞,好不热闹。   
D.第二年寒食节,作者和立恭为隐溪先生扫墓,回忆那次郊游,都十分伤感。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杨 朱 之 弟 曰 布 衣 素 衣 而 出 天 雨 解 素 衣 衣 缁 衣 而 反 其 狗 不 知 迎而 吠 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