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二日,涉其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B.问之习庐山者          习:谙习,熟悉。
C.完壮邃密,非复其旧     壮:使……坚固。
D. 愿为文以志之        志:记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B. 以待四方之游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  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D. 则其为道也轻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机缘,景物描写生动鲜明,连用多个比喻传神地写出了石间流水的巨大声响和湍急情态。
B.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议论,从“僧”追求佛理谈到“士”追求“道”,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求“道”的看法。
C.苏辙因获罪而被贬谪,不免有些悲观颓废,但他从二迁身上看到了“不懈”的力量,从而发出“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的感叹。
D.本文先叙后议,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淡雅、朴素自然,简洁畅达,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D/志:记述,记载。7.B/A项,均为结构助词,前者可译为“的”,后者取消主谓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C项,均为连词,一个表并列,一个表转折;D项,前者为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后者为句末语气词,用在因果句尾表示解释。8.C/本文没有表现作者悲观颓废之情,“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不是作者的感叹。9.(1)虽然这座山风景优美,(但)栖贤(谷与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 (2)第二年,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拜访我。 (3)如果某一天明晓真理,即使马上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               
解析

元丰三年,我因获罪被贬谪到高安。夏天六月,经过庐山,明知它风景优美而不敢久留。停留两天,从庐山南面登山,进入栖贤谷。谷中有很多巨石,高耸相靠。水在石头中间流动,声音像雷霆,像千辆车疾驰,令人惊恐而不能自控,就连险要的三峡也比不上。所以那桥叫“三峡”(桥)。过桥向东,依山沿水而行,(只见)流水平滑像白练。(流水)横冲巨石,汇集而形成大车轮(的形状),回旋汹涌,穷尽水的(各种)变化。(栖贤)寺院建在流水的上游,右靠石壁,左临流水。石壁的脚下,僧堂建在那里。狂峰怪石,(宛如)在屋檐上飞舞。杉树、松树、竹子,(枝叶)横生倒悬,青翠茂盛,相互交错。每当大风大雨来临,僧堂中的人怀疑(树木)将压下来。向熟悉庐山的人询问,(他们)说:“虽然这座山风景优美,(但)栖贤(谷与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
第二年,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拜访我,说:“我们的僧堂从开始修建至今天已经六十年了。瓦木败坏腐朽,没有办法来招待四方的客人,我能够凭我的勤劳将它翻新,(使它)完好坚固幽深,不再像它以前的样子,希望(您)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听说,求道者不在饮食、衣服、居住上有奢求,然而如果让他饮食能够充足,衣服能够完好,居住能够安稳,安心求道而没有外在的干扰,那么他追求佛理就会容易些。这就是古代的通达之人必定会依山林建房屋、储存蔬菜粮食来招待四方的游客的原因,也是智迁惠迁致力于此而坚持不懈的原因啊。士人居住在尘世之中,每天遭遇纷乱繁杂的变化,而心中未曾一天忘记道。更何况身在深山之中,野水之边,有房子可安居,有食物可吃饱,是非荣辱不在心头耳边萦绕,却(怎么可能)不迅速明白呢!孔子说:“早晨明晓真理,纵然当晚死去也值得了。”如今那些致力于俗学而不闻大道的人,即使勤劳终生,我知道他也没有值得死的东西。如果某一天明晓道,即使马上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因此我依着智迁惠迁的意愿,而把它告知那些后来者,难道真的没有这样的人吗?
元丰四年五月初九,眉阳苏辙作记。
核心考点
试题【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祖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同。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遗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晨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已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置义他,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租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婚家,皆汲汲经理,如已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选自《宋史》)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丧会,窃券而逃  券:契据
B.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纠察:维持秩序
C.徐伺之,一妇每以已馔馈姑            伺:侦候,探察
D.皆汲汲经理                          经理:处理操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子累年讼于官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B.吾牛因某氏所租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C.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D.一妇每以已馔馈姑         秦亦不以城予赵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宰办机智巧妙的一组是           (   )
①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
②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梦
③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
④命各持一芦……即讯之,果伏其罪
⑤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⑥置义他,创义役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采取有力手段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吏卒饮食一样。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运用计谋捕获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人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
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尽心竭力去办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时,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注:①胥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③明堂: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及祭祀、庆赏、选士、教学等大典,均于其中进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公耻之                         耻:以……为耻
B.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         受:传授
C.以事孝景帝                           事:侍奉
D.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     说:通“悦”,喜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则以为太中大夫                       金就砺则利
B.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C.天子问治乱之事                       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D.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     举类迩而见义远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申公教学有关的一组是(   )
①申公游学长安                 ②归鲁,退居家教
③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     ④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⑤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           ⑥是时天子方好文词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公曾经做太子刘戊的老师。刘戊立楚王后,申公因遭刘戊禁锢,感到耻辱,就回到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
B.申公教授《诗》经,凡有疑惑处便存疑,不强作解释。其弟子讲解《诗》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多依循申公的见解。
C.王臧、代国人赵绾向皇上举荐老师申公,是为了让申公说服皇上同意建明堂的事。结果皇上因为不喜欢申公而停止了商议建造明堂的事。
D.申公教学一生很有成就,申公弟子中拜为博士有十几人,他们管理官吏和百姓都廉洁有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好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4题。
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①每以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于财                 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11.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郡王睿举德行,(睿)称疾不就
B.(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C.为(债家)设酒食,对之燔契
D.(己)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李士谦“轻利重义”的一组是( )
①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②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③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④“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⑤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⑥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1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⑵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课外阅读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讬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  度:估量。
B.至秦,会庄襄王卒      会:恰巧赶上。
C.诸侯复强,相聚约从    从:跟从,随从。
D.会韩人郑国来间秦      间:离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故诟莫大于卑贱               
②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B.①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①昔者秦穆公之霸               
②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D.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明李斯“西说秦王”和“亦在逐中”的原因的一组是(   )
A.①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 
②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B.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②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
C.①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       
②斯乃上《谏逐客书》
D.①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     
②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在郡里当小吏的时候,看到厕鼠和仓鼠的不同境况,感悟到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
B.李斯跟随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听了荀子不可错过机遇的教导后,就西行到秦国去,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就先充当了吕不韦的舍人。
C.李斯认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但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不要非难社会、妄图功名利禄,要与世无争。
D.李斯建议秦王在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的情况下,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任命他做丞相。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英才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紬(chóu,丝织品)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敕: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间:嫌隙,不满。
10.下旬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聿修独以故情,存问往来。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一日之赠,率而不思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①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   )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
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