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严言于浩曰:“当今时事艰难,可谓百六之运,使君屈己应务,属当其会。圣怀所以日昃匪懈,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而处任者所志不同,所见各异,人口云云,无所不至。顷来天时人情,良可寒心。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老子》云‘夫唯不争,则万物不难与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愚意故谓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韩彭可专征伐,萧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义,令婉然通顺,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又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而聚著都邑,杂处人间,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足以疑惑视听耳。”浩深纳之。
及哀帝践阼,议所承统,时多异议。严与丹阳尹庾和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时东海王奕求海盐、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初从之,严谏乃止。初,帝或施私恩,以钱帛赐左右。严又启诸所别赐及给厨食,皆应减省。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严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善于宰牧,甚得人和。余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远行未反,遇荒岁,不能两全,弃其子而活弟子。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选自《晋书•卷七十八》,有删节)
[注]守管籥:管籥,钥匙。喻掌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言不可不察也察:详审。
B.诸儒咸以严议为长长: 至理。
C.竟从之竟:竟然。
D.思详具闻具:全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然后乃可保大定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浩深纳之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
D.以疾去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严在殷浩手下任职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建议殷浩抓住机会处理政务。他认为,朝廷应当再申明授任的原则,让韩信和彭越,萧何和曹参,内外之任,各有所司;深思廉颇和蔺相如屈伸的道理,陈平和周勃和睦相处的原因,让官员们都保持友好的关系……
B.到哀帝即位时,议论所继承的统绪,当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孔严和丹阳尹庾和主张说:“顺着根本保持正统,最亲的血统不能改变,应该是继承成皇帝。”
C.东海王司马奕请求钱塘、海盐用水牛牵引船过坝的的税收获取钱财,皇帝开始同意了,孔严劝谏后停止了。对各种非正式的赏赐以及宫内的供给膳食诸事,孔严都提出应该减省的建议,皇帝也同意了。孔严所做的匡正补益很多。
D.孔严任吴兴太守,善于治理,很得人心。余杭和武康都出了个在荒年舍子救亲属儿子的人。孔严都褒奖举荐他们。还选取有才能之士,议论者赞美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
(2)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
答案
 
小题:  C
小题: D
小题: A
小题: (1)(是因为)常常想要巩固根本,使边境平静国家安宁,又哪里是为了私利呢!(5分)
(2)闲时陪坐,也已经大略地陈述了心里所考虑的,不知道究竟将用什么方法来处理?(5分)
解析
 
小题: (应是“最终”)
小题:(同为连词,皆可译为“因为”。A项前“于”为介词,介所比;后“于”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行为的主动者。B项前“乃”为副词,才;后乃为副词,却,竟然。C项前“之”为助词,作语助,无义;后“之”为动词,往,到。)
小题:(“让官员们都保持友好的关系”有误,应是“把官员之间的关系很好地理顺”。)
小题:无 
[译文]
孔严字彭祖,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历任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任扬州刺史,聘他为别驾。迁任尚书左丞。当时朝廷尊崇殷浩,以与桓温相抗衡,恒温大为不平。殷浩又引荐任用边远之地的人,想要在京都之外立功。孔严对殷浩说:“当今时势艰难,可以说是一百零六的厄运,使君您委屈自己处理政务,正是机会。圣上之所以到日头西下还不懈怠,临朝时仔细谨慎,是因为常常想要巩固根本,使边境平静国家安宁,又哪里是为了私利呢!而官员们志向不同,见解各异,议论纷纷,无所不有。近来天时人事,很令人寒心。古人为政,防备人的议论比防备河流决口还重视。闲时陪坐,也已经大略地陈述了心里所考虑的,不知道究竟将用什么方法来处理?《老子》说‘正因为不争,万物就不与他争’,这话不能不仔细地想一想。所以愚意认为,朝廷应当再申明授任的原则,韩信、彭越可以让他们专门征战,萧何、曹参让他们留守后方,内外之任,各有所司。深思廉颇、蔺相如屈伸的道理,陈平、周勃和睦相处的原因,把官员之间的关系很好地理顺,别人没有闲言,然后才能稳居高位建立功勋,平定惠济天下。又看到近日归降的那些人,都是人面兽心,贪婪而不可亲近,难以用道义去感化。这些人聚集城邑之中,混杂在人群里面,使君常常用圣体疲乏来接待他们,不惜使仓库空虚来拯济他们,这足以疑惑视听。”殷浩非常同意他的看法。
到哀帝即位时,议论所继承的统绪,当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孔严和丹阳尹庾和主张说:“顺着根本保持正统,最亲的血统不能改变,应该是继承成皇帝。”诸儒者都认为孔严的主张有道理,最后采纳了。
这时东海王司马奕请求钱塘、海盐用水牛牵引船过坝的的税收获取钱财,皇帝开始同意了,孔严劝谏后停止了。当初,皇帝有时施予私恩,用钱帛赐给左右之人,孔严又陈述各种非正式的赏赐以及宫内的供给膳食,都应该减省。皇帝说:“左右之人都很困乏,所以有一些赏赐,现在全都取消。又膳食应该节省一些,可以详细地说来以使全部知悉。”孔严所做的匡正补益很多。
太和年间,拜授吴兴太守,加俸禄中二千石。他善于治理,很得人心。余杭有个妇人度荒年,卖掉自己的儿子来养活哥哥的儿子。武康有弟兄两人,妻子都***了,弟远出未回,遇上荒年,无法两全,抛弃自己的儿子而救活弟弟的儿子。孔严都褒奖举荐他们。还选取有才能之士,议论者赞美他。五年,因病去职,在家中去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太宗立晋王为太子
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上从之。 乙酉.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勐、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酺三日。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 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月,庚辰朔朔:初一
B.敕鞫之,反形已具鞫:审讯
C.愿审思,勿误也审:反复
D.敕门司尽辟其骑辟:遣散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太宗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①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②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
③上流涕曰:“我不能尔!”
④上又抽佩刀欲自刺
⑤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
⑥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⑤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岑文本主张立魏王李泰,长孙无忌主张立晋王李治,褚遂良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向李治。
B.李泰用谎言欺骗唐太宗,唐太宗浑然不觉,谎言虽为褚遂良识破,唐太宗依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C.李泰利用李治和李元吕的非法交往胁迫李治,李治满面忧色,唐太宗得知真相后,觉察到李泰的凶险,刘当初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十分后悔。
D.李承乾蓄意谋反,想巩固太子地位,李泰苦心经营太子之位,均引起唐太宗反感,结果仁孝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5分)
(2)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帝嘉叹,悉付所司。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啙窳:zìyǔ,疏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适:恰好B.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科:分派
C.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毕:全,都D.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殚:竭,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窃为大王不取也
B.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慧褒始舍于其址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以其无礼于晋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治十七年,李东阳奉命祭祀阙里庙返回后,给皇帝上疏报告途中见闻的严重灾情,对时局可能发生变故表示深深的忧虑。
B.李东阳在报告灾情的同时,也慨叹自己以前未能深入如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认为各级官府都有包庇犯罪,蒙蔽朝廷的弊端。
C.李东阳路上调查问询,发现朝廷人浮于事、租税太多,大兴土木,导致国家财力亏空;权贵豪族、皇亲国戚、内廷官员争相危害百姓,非常严重。
D.李东阳认为国家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皇上受到官员的蒙蔽,请求皇上言广开言路,采纳忠臣的良好建议,皇上高兴的采纳了他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北地啙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4分)
(2) 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问之,乃继母也,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重荣起于军卒,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契丹数遣使责高祖,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 (3分)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处理政事也能明断。在处理父母诉讼儿子不孝的案件时,他巧妙地审查,发现了继母虐待诬陷儿子的真相,呵斥了继母。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死他们,是因为他对晋国忠贞不渝,不惜对抗高祖的命令,但是高祖始终对他无可奈何。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虽然安重荣反复挑衅触犯契丹使者,但是契丹知道他又反叛之心,希望从中得利,因此没有对他发怒,最后安重荣果然叛变了。
D.安重荣虽然对朝廷向契丹俯首称臣强烈不满,但是他一直与高祖离心离德,最终没能够发挥自己的勇武与才智效命国家,反而造成分裂与动乱,身败名裂,令人扼腕。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
(2) 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竞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求人可使报秦者
B.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在郡五年,坐法免官。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D.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宋均十五岁时继承父亲任郎官,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因此做官后得罪了很多人。
B.宋均调任辰阳做官时,反对迷信,杜绝一切过分的祭祀鬼神活动;任上蔡令时体谅百姓丧葬奢侈是因为不懂礼仪,不执行朝廷严厉惩罚的政令。
C.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设置槛阱滥加捕捉,反而给百姓带来灾难;他提出解决措施是撤除槛阱,免除不合理的赋税。
D.尽管宋均曾经触犯法律,但仍然深受皇帝赏识。他任地方官有治绩,在尚书令任上又正直敢言,虽然多次请求辞职,,皇帝仍然优厚待遇,委以重任。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2)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家。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注]广柳车:供运输用的大牛车。
轺车:轻便的小马车。
小题1:朱家对滕公谈话的内容,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忌恨壮士,逼得他去帮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楚平王之墓的缘故
B.臣下为主子效劳,这是他的职责,季布为项羽困迫刘邦,不当追究
C.正因为季布很贤能,这才引起皇上的忌恨
D.对季布追捕过急,实际上是逼他去帮助敌国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善于用兵,而又能刚能柔,身受屈辱,隐忍以待。
B.朱家要救季布有两种办法:一是送他到匈奴或南越,这势必要帮他们侵扰中原;二是请刘邦赦免他,则自己要冒灭族的危险。冒险用第二种办法,说明朱家明大义。
C.高祖起初悬赏捉拿季布,是因为季布为项籍、项羽叔侄所用,并多次使他困迫。
D.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好侠仗义,一定是把季布藏起来了,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