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金农为盐商解窘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市。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③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④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⑤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客②次第③杜撰 ④綦切⑤风
2.翻译:
①竞相延致;
②众以先生博洽;
③越日以干金馈之
3.理解:①“江东”指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
答案

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
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
②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
③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 
3.①江南;
②因为“夕阳返照”。
解析

1、关键词:①客⑤风
2、疑难句子:②以 ③越日 以
3、据“客扬州”、“廿四桥”可以推断指“江南”
[文化常识]“觞(shāng)政”及其他。觞政即“酒令”,它是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酒。上文金农与盐商在席间就是以说诗词为酒令的。另一种酒间游戏是“投壶”,即以盛酒的壶口为目标,用箭投入,最后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罚酒。民间以“辖拳”行酒令,以猜中对方出手(以手指表示数目)的数目为胜,负者罚酒。
【译文】
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人金寿门先生,也就是金农,客居在扬州。扬州的盐商们仰慕金农先生的才名都争着邀请招待他。一天,某一位盐商在平山堂宴请宾客,金农先生被让在席上首座。酒席之间,众人以朗诵古人有“飞红”二字的诗句作为酒令,轮流作诗。一个个挨过来,到了一个盐商那里,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句诗来,其他客人正要商量要罚他酒,这个盐商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说他杜撰。这时候唯有金农说:“这是元代人描述平山堂的诗句,引用得非常切题。”众人不信,便要让金农吟出此句所在的全篇,金农吟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听到全篇,大家都觉得金农非常博学,这才又赞叹又佩服。其实金农是随口吟诵出了这首诗为这个商人解围而已。这个商人特别高兴,过了几天就拿了很多钱赠给金农。
核心考点
试题【金农为盐商解窘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京师②鲁③私④殁⑤既⑥涕⑦盖⑧有
2.翻译:①童子何用知之?;
②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③时虽未尽了。
3.“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我知道范公的为人;
②我见到范公的为人;
③我听说范仲淹的人品;
④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
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②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
②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
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
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余文坼意外遂愿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④,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③,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④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⑤恐不能遍览。喁喁⑥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⑦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注释]①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②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③贷:办货。④浸:水。⑤諰諰(xǐ xǐ):恐惧的样子。⑥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⑦脚气:指脚气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寄居③甘④旨⑤贾⑥贮⑦膏⑧迄⑨匝
2.翻译:
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②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释①阙: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刍狗: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③代还: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孝义世被旌显被:受到
B.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毁:诽谤
C.故可易之以宽简易:代替
D.祠祝毕,刍狗捐捐:捐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敬则志向远大,品行高洁。咸亨年间,高宗听说了他的名声,召见他,觉得他很非同一般。
B.武后执政之初为了稳定政权鼓励告密大施酷刑,而在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便提出应当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
C.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及时调整国策,最终导致亡国。
D.朱敬则为人正直,与一些有名望的学者一起参与了《三教珠英》的编撰工作,受到世人的称赞。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3分)
译:
(2)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3分)
译:
(3)仁义尚尔,况其轻乎?(3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注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据传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自焚而死。
子路曰:“桓公***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 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夷狄”习俗之一。②谅,信。这里指小信。③如:乃。
小题1: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3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孔子为什么说管仲不死是“仁”的表现?(3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