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B.《祭十二郎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C.《愚溪诗序》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写照自己,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这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D.《赤壁赋》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答案

A
解析
  
《陈情表》开篇并未提出不愿应诏,)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对于本单元课文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融情于事”是《陈情表》一文的显著特色,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B.《祭十二郎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
C.《愚溪诗序》文章清新秀丽,前四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最后一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贴,不愧是传世的名篇。
D.《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以灌溉B.亦颇以文墨自慰C.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D.昏然而同归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予虽不合于俗 ②虽辱而愚之 ③乐而不能去也 ④夫水,智者乐也
A.两个“虽”字相同,两个“乐”字也相同B.两个“虽”字相同,两个“乐”字不同
C.两个“虽”字不同,两个“乐”字相同D.两个“虽”字不同,两个“乐”字也不同
小题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 )
例: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A.名之以其能B.可以染也C.谪潇水上D.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内妇。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老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周游讲学
B.平为人长大美色身材高大
C.使周市略定魏地攻取
D.而平身间行仗剑亡秘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陈丞相平者②富人莫肯与者
B.①一县中尽笑其所为②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C.①以弊席为门②以荣名终,称贤相
D.①家乃负郭穷巷②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家中贫穷,住在城墙边的偏僻小巷子里,用破席子当门。他的兄长陈伯自己耕田,支持弟弟读书,外出游学。
B.同乡富人张负看好长相英俊的陈平,不顾儿子张仲的坚决反对,把守寡的孙女嫁给陈平为妻,并送钱帮助完婚。
C.陈平先投奔陈胜,后归附项羽,带兵打败并降服殷王,得到封官赐金。后来害怕被项羽怪罪诛***,于是仗剑逃亡。
D.太史公认为,陈平年青时志向远大,归附刘邦,常出妙计;吕后当政又能安定汉室,荣耀而终,是善始善终的贤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方山子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①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③,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④见之欤?
注释:①折节:改变志节、行为。②谪居于黄:苏轼于元丰三年被贬到黄州。③方山冠:汉代乐舞者所戴之帽;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傥:通“倘”,倘或、或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归往,拜见
B.环堵萧然环:四周
C.方山子怒马独出怒:使……怒,即纵(马)向前
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缇骑按剑而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游西山,鹊起于前   方山子傥见之欤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苏轼就简略地介绍了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方山子的一生,包括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
B.方山子本名为陈季常,退隐岐亭后喜欢戴着古人方山冠的帽子,所以人称方山子;虽然生活清苦,全家人却怡然自得。
C.方山子原是宦门之后,广有田园;他有异于众人的武功和箭法,满腹文韬武略,曾有志于为国为民,但“终不遇”。
D.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贬官黄州的作者有很深的触动,写其 “终不遇”,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意甚悦,固求市之
固主上所戏弄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D.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
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