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语 文 试 题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转运使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权判大理寺。
时没入祖吉赃钱,分赐法吏,敏中引钟离意委珠事,独不受。妖尼道安构狱,事连开封判官张去华,敏中妻父也,以故得请不预决谳。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入辞,面叙其事,太宗为之感动,许以不三岁召还。翌日,迁职方员外郎,遣之。是州兼掌市舶,前守多涉讥议。敏中至荆南,预市药物以往,在任无所须,以清廉闻。就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召为工部郎中。太宗飞白书敏中洎张咏二名付中书,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将用之。”左右因称其材,并命为枢密直学士。

20090318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召见,慰谕赏激,遂决于登用。未几,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敏中姿表瑰硕,有仪矩,性端厚岂弟,多智,晓民政,善处繁剧,慎于采拔。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钟离意:东汉人,为官清廉,对别人贪占过的财务,认为是“脏秽”之物而不
受。②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③傩:古代驱除疫鬼的迷信活动。
④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勤于劝勖全:鼓励
B.妖尼道安构狱构:设计陷害
C.云其书寻纳筒中寻:随即
D.会大傩会:会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敏中早年胸有大志,甘于清贫,转运使张齐贤推荐其有才能,出任著作郎,为官清正廉洁,富于谋略,能够妥善处理边藩之事,故深得宋太宗的赏识。
B.当时,枢密院管辖的通进司、银台司,主管出纳书奏,有颇多的事情梗塞不通,有  时甚至漏失,敏中具奏皇上,恐远方送来的机密失事,建议设专局处理,皇上下诏
命敏中与张咏二人管理专局。
C.太宗欲委敏中以大任,但遭人忌妒,污蔑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后经查实,敏中  虽然看到皇甫侃私僮送来的书信,但不曾启封便退了回去。太宗知道后,召见敏中,予以褒奖。
D.向敏中在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后,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布中,最终将傩人一网打尽。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
译文:
(2)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译文:
答案

8.D
9.A
10.(10分)
(1)(5分)不久,法吏和判官(张去华)都被贬,(向敏中)仍受岳父的牵连而丢掉官职,出朝担任广州太守。
(2)(5分)宋真宗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
解析

8.D(会:恰逢)
9. A(“能够妥善处理边藩之事”错)
10.(10分)
(1)(5分)译出大意2分,“既而”“以”“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译出大意2分,“幸”“鄙”“便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文】
向敏中,字常之,河南开封人。父亲向瑀,在南汉(五代十国时云南两广地带的一个小国)做过符离令的官职。向瑀性格严厉刚毅,只有向敏中这个独子,亲自教育监督,严肃认真不给好脸色。向瑀对向敏中的母亲说:“以后要光大门楣,就靠这个儿子了!”等到向敏中弱冠成年的时候,接连遭遇到家中和本族的丧事,而他却能够刻苦自立,胸有大志,不在乎家中贫穷。太平兴国五年时考中进士,担任右赞善大夫一职,后来被授予为枢密直学士之职。
当时,银台通进司负责收发奏折,都由枢密院管理,奏折很多,难以及时处理,有时甚至会出现遗漏和丢失奏折的现象。向敏中将这件事详细地上奏,担心边远地区的奏折处理延误时机,请求另外再设置一个处理这些奏折的机构,任命专门的官员前去管理,校订文件簿册。皇帝下诏任命向敏中和张咏管理这个机构。宋太宗想重用向敏中,朝中得势的官员对此非常忌恨。碰到有人说向敏中在法寺为官的时候,皇甫侃监理无为军的贸易税收事务,因为受贿而被查处,于是皇甫侃给朝中显贵一个个送信请求减罪,向敏中也接到了信。此事被交给了御史调查,查实确有此事:曾经有人送信到向敏中门前,他看了信上的名字,没有开封便还给送信的人并让他回去了。不久抓住了皇甫侃的家臣(或家仆)查问他,说这封信接着就放在竹筒里,埋在江边的客舍旁。于是便派当地驿站去把信挖出来,封口和名字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动过。宋太宗感到非常惊奇诧异。当时西北边境带兵军务,其中枢密院官员的任务主要是谋划商议,向敏中思维清晰,胸有大略,遇事反应敏捷。
宋真宗即位后,任命向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不久回到京城。当年冬天,宋真宗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向敏中接到诏书后便将诏书藏起来,还和往常一样视察处理政务。碰到民间举行迎神祭祀的傩舞赛会,有人告密说禁军士兵中有人想假借傩会叛乱,向敏中秘密地派手下士兵身披盔甲潜伏在大堂下帷幕之中。第二天,他把当地所有的宾客、幕僚、士兵、军官都召来,设置酒宴纵情欢乐,没有一个人提前知道这件事情的。于是他便命傩舞之人进来,先让他们在门外表演歌舞,而后召他们来到台阶前,向敏中一挥衣袖,潜伏的士兵一涌而出,将他们全部擒住。果然这些人都携带短刀,当即就地斩首。等已经把所有尸体都藏起来,用灰土泥沙打扫厅堂之后,继续开宴饮酒。来的客人都两腿战栗,边境从此便安定了。
天禧初年,升任右仆射兼担任门下侍郎一职,监修国史。当天,翰林学士李宗谔正与宋真宗谈论朝中事务,宋真宗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又说:“向敏中家中今天肯定有很多来庆贺的客人,你去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李宗谔到了以后,发现向敏中闭门谢客,门口很安静。李宗谔和他的亲随径直走进向敏中家中,过了一会便庆贺说:“今天听到您升迁的喜事,朝中同僚都很高兴感到欣慰,并要来庆贺。”向敏中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之位,若不是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深爱倚重,地位特殊的臣子,哪能到这种地步呢?”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历数前朝担任仆射的官员的功勋和美德,以及如何被倚重之事。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最终还是没说一句话。李宗谔回去后,又派人去向敏中家中厨房询问,今天是否有亲戚宾客来饮酒赴宴,回复说没有一个人。第二天,李宗谔详细地把自己所见到的情形报告给宋真宗,真宗说:“向敏中非常胜任这个官职。”
核心考点
试题【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语 文 试 题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资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时不可失,吾其行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明主自鉴功之多少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中使累加存问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9.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冯道根谋略的一组是
①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 
②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  
③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  
④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  
⑤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  
⑥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生以孝顺闻名,靠帮工养活母亲。母亲去世后,冯道根回家守丧。投奔高祖时,他认为因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只要能扬名后世,也是孝顺。
B.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收复南阳等五地时,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并向陈显达进言。尽管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是派自己的人马跟随部队。
C.冯道根谨厚俭约。当部下埋怨他不争功时,他用道理开导他们;虽然地位显达,而居住的房屋不加营缮,家中萧然无物,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D.冯道根重到豫州担任军事长官,豫州将士个个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他,认为只要有冯道根在的地方,就能让朝廷想不到又得到一州。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口不论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南充高中2009级4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徒屯召陵。
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惇常为裨将裨将:副将B.责以宝货责:索取
C.我但欲乞资用去耳 用:享用D.转领河南尹 转:调动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夏侯惇“深受重用”的一组是
①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②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
③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④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
⑤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⑥出人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⑥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惇十四岁时就***了侮辱他老师的人,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勇武与刚烈,因此受到魏太祖的赏识与重用。
B.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夏侯惇,并果断击***那些劫持人质的人,他的做法后来得到了曹操的充分肯定。
C.在跟随魏太祖征讨吕布的战争中,夏侯惇被箭射伤了左眼,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出色表现通过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来了。
D.夏侯惇一生多次身兼数职,竭诚为魏太祖效力,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了魏太祖的识人之智。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翻译
 
(2)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0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
(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昔者宋昭公出亡
侍御者数十人
C. 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君喜谀而恶至言
D. 子知吾且亡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②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③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④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⑤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⑥伏轼而叹曰:“磋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⑤   B.①③④C.②⑤⑥D.②④⑥
11.翻译与断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3分)
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2分)
③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3分)
(2)用“/”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河北区2009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
语 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未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
高低起伏。不平坦。③乱流:横渡江水。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⑤寓:寓世,
住在人世。
9.下列各纽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兹欲以成吾亭耶
B.行于松柏之间/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C.好客而喜游/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D.车马之迹不至/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10、(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2)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2009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
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 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 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9 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 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 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4分)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分)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