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 |
C.吏人诣阙请留之诣:到……去 |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A(慷慨: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小题2:C(①③⑥项不能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①表现种皓不追名逐利,③表现种皓老成持重、为人谨慎,⑥写边境部族晏然无事)
小题3:B(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参考译文: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死后,种皓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种皓以看着货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顺帝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种皓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而已。”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种皓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梁冀,种皓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皓心怀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皓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皓、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皓、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种皓、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皇帝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皓、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皓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皓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准许了凉州官吏百姓的请求。后来迁任汉阳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皓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皓赴任。后因事免官而归。
后来被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皓担任度辽将军。种皓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因此羌胡、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种皓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境上晏然无事。
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并、凉两州的边民都为他发丧致哀。匈奴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唐论 曾巩
成、康①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放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②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遏极治之时也。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巩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庸: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既攻秦而亡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B.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季布为朱家钳奴 |
C.废则危且乱 若属皆且为所虏 |
D.又有治天下之效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A.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 |
B.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 |
C.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躬亲行阵之间 |
D.战必胜,攻必克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 |
A.文章论述唐太宗为政之得失,先褒后贬,得出了唐太宗虽有治天下之志和治天下之才,又有治天下之效,但仍然“不得与先王并”的结论。 |
B.作者认为,唐太宗时期法度的施行、礼乐的设施、田亩的制度、学校的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种种不足,所以唐太宗不能和前代圣王相提并论。 |
C.生于周文王、周武王之后,不仅是一般百姓的不幸,也是士人的不幸,因为在那个时代,即使像孔子、孟轲这样的人,也会得不到君主的赏识。 |
D.作者在文章中论述了汉文帝虽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但汉文帝治天下之才和治天下之效都不足,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唐太宗。 |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天下”不在乎国家大小,只要国君能够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归顺他。 |
B.施行仁政要有“保民”意识,推行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占用农时等“养民”政策,让老百姓温饱无忧 |
C.教化百姓是施行仁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孝悌忠信等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立足的根本。 |
D.孟子认为老百姓只要能有时间深耕细作,一家人温饱无忧,就会心向国君,哪怕武器再简陋,也能同仇敌忾而打胜战的。 |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日:“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日:“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予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日:“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日:“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日:“何乃若是?”子思日:“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资治通鉴•周纪一》)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赋:征收赋税。 |
B.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臧:以为善。 |
C.人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暗:黑暗。 |
D.以二卵而弃干城之将干城:盾牌和城墙,这里喻“捍卫者”。 |
A.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 | B.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 |
C.况和非以长恶乎 | D.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A.用人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
B.国君要明察是非,不听谄言。 |
C.对不察是非、不明事理、高高在上的君臣,百姓是不会赞成的。 |
D.不能妄自尊大,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么
D.善刀而藏之。 善:好好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
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
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
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
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之。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贱。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卓购求袁绍急,周毖、伍琼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今急购之,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即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术畏卓,出奔南阳。操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时县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操,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操至陈留,散家财,合兵得五千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诣:到……去 |
B.纵放兵士,突其庐舍 突:冒犯 |
C.卓购求袁绍急 购:重金收买,悬赏以求 |
D.因白令释之 白:明白 |
A.戍卒叫,函谷举 | B.又以袁术为后将军 |
C.为亭长所疑 |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①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 ②洛中贵戚,室第相望
③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 ④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⑤今急购之,势必为变 ⑥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最新试题
- 1一只中袋内有7个红球,3个白球,这10个球除了颜色外都相同,先从中摸出一个球(但不知是红球还是白球),并且不放回,试针对
- 2填图题。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莫斯科B
- 3当我们遇到隔阂和误会时,宽容能[ ] A、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B、迫使我们对往事耿耿于怀 C、使你失去理智,做出一
- 4设都是单位向量,且与的夹角为,则
- 5张桑公路有一隧道,由A队单独施工,预计200天贯通,为了公路早日通车,由A,B两队同时施工,结果120天就贯通了,试问:
- 6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1)若A为浓硫酸,B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片状单质,其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C为
- 7城市公共汽车在夜间行车时,司机一般要将车厢内的电灯关闭.因为这样有利于行车安全,请问其中有何科学道理?可画图来辅助说明.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固体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
-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2HCO3-+Ca2++2OH
- 10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贯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这是因为( )A.反腐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B.从严
热门考点
- 1I_________TV at night. [ ]A. look at
- 2阅读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舟,江村月落正砍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题目中的事在全诗
- 3计算:[6a2y3-(4a2y-3a+1)]÷(-2ay)2.
- 4广珠城轨某路段需要铺轨.先由甲工程队独做2天后,再由乙工程队独做3天刚好完成这项任务.已知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任务比甲工
- 5【题文】下列加点的词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
- 6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爆发于[ ]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
- 7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最显著的特点是A.肯定人的价值B.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C.充分宣扬“理性”D.形成和发展时间长,
- 8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C.能够繁殖后代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
- 9人感染一次天花就会终生“永志不忘”,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时,能在病毒为患之前迅速将其消灭,这是因为[ ]A.体液中一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清涧的石板 贾平凹 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 到了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