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
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①不礼于其嫂,买臣②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③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④,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注]①季子:指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②买臣:西汉名臣朱买臣,家贫好学,其妻弃之另嫁,后得志。③大丞相魏国公:指当时北宋名相韩琦。④武康之节:韩琦曾任武康节度使。
11.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得易而侮之  易:轻易          B.世有令德     令:美好的
C.惟德被生民    被:覆盖,施及    D.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安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买臣见弃于其妻                    B.而其志岂易量哉也
业精于勤荒于嬉                         其孰能讥之乎
C.若季子不礼于其嫂                  D.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B.①垂绅正笏,不动声色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C.①仕宦而至将相                     D.①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名为记“堂”,实为记人说理,赞誉韩琦身居显位,却不炫耀富贵,反以昔人之所荣为戒,志在留清名于后世,显真人格于人间。
B.文章欲扬先抑,首先从人情之所荣,古今之所同入笔,极写衣锦还乡之人的意气之盛,为下文写韩琦的所作所为预作铺垫,从而使两相形成鲜明对照。
C.韩琦出身于名门望族,年轻时即入朝任要职,成为天下读书人仰慕的楷模,但他不像衣锦还乡之徒般志在“夸一时而荣一乡”,而是志在“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名垂千古。
D.古人曾云:“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然韩琦虽贵为丞相,却鄙弃那种炫耀富贵的庸俗作风,他回乡兴建昼锦堂,是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其非同一般的品格和志向。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3分)
译文:                                                                  。
②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3分)
译文:                                                                  。
答案
11.A
12.C
13.B
14.D
15.(l)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和荣耀一乡吗?(或: 哪里仅仅是为了夸耀一时和荣耀一乡呢?)
(2)因此他能出朝为将、入朝为相,辛勤劳苦地为帝王办事,(并且)不论安危气节始终如一。
解析
11.应为“轻视”。
12. A介词,被/由于;B代词,他的/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难道”;C均为动词,“好像”,D判断副词,是/副词,竟然,却。
13. A名作动/名作意动,B均是形容词用作使动,C名作动/名作状,D形作“意动”/动作名。
14.韩琦建昼锦堂时尚未做丞相。
15.(l)评分标准:岂止…哉(1分),夸一时而荣一乡(1分),共2分。
(2)评分标准:故能出入将相(1分),勤劳王家(1分),而夷险一节(1分)。
【参考译文】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荣归故里,这从人情上说是非常光荣的事,也是从古到今相同的心理。
大凡读书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在乡里受困受挫,一般人甚至小孩,都可以轻视他而且欺侮他。就像苏秦不被他的嫂嫂礼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旌旗在前面开路,又有骑兵在后面簇拥时,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面仰望一面赞叹,而那些庸夫愚妇,却东奔西跑,惊吓流汗,羞愧得趴伏在地上,只能在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中,自悔请罪。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读书人,一旦在当世得志,于是意兴风发,盛气凌人,古人比之为穿着锦绣衣裳荣归故乡的情形啊。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韩琦却不是这样。韩公,是相州人。祖上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公卿。韩公在年轻时便已高中进士,登上了显赫的官位。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并且瞻望他的丰采,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既富且贵,都是韩公向来就应有的。不像那些潦倒穷困的人,在一时间侥幸得志,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吓,并向他们夸耀自己。如此看来,前呼后拥的高车大旗,不值得作为韩公的荣耀;华丽的象笏朝服, 不值得作为韩公的显贵。只有恩德遍及百姓,功勋施及国家,把这些恩德和功勋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诗歌乐章里,以此荣耀后世并且流传无穷,这才是韩公的志向,而读书人也因此仰望于韩公。哪里只是炫耀一时和荣耀一乡呢!
韩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就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用来赠送给相州百姓。他的诗把快意于恩仇、炫耀名誉当作可鄙的,为的是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反而以此为警戒。从中可见韩公把富贵看成怎样,而他的志向又怎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他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安置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啊!他的丰功伟绩,被铭刻在鼎彝之上,又记载于音乐诗歌之中的原因,是因为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未能登临昼锦堂,却有幸曾私下拜读了他的诗,我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意向天下人宣传叙述,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6分),并回答问题(4分)。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 曰 吾 非 此 之 问 也 徒 谓 以 子 之 所 能 而 加 以 之 学 问 岂 可 及 乎 子 路 曰 南 山 有 竹 不 柔 自 直 斩 而 用 之 达 于 犀 革 以 此 言 之 何 学 之 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语》)
2.文中“------------------- ”一句表现了子路轻视学习的毛病,而“------------------ ”一句则表明他接受了孔子的建议。(2分)
3.子路用------------------ 的方法,阐述理由推辞学习。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问”的看法。(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堂皇:官府办公的厅堂)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国容:国家的法律)不入军,军容(军容:军队的法律)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之,客藏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汉书•胡建传》)
6、对下面加点的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贫亡车马                 亡:通“无”,没有
B、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 穿:穿过
C、执事不诿上               诿:推诿
D、致民志也                 致:达到……目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胡建“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3分)
①建欲诛之 ②走卒前曳下堂皇 ③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④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 ⑤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⑥射甲舍门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建家里贫困,没有车马,不能像其他做官的那样坐车骑马,常常与士卒一起步行,但这拉近了他与士卒的距离,使他很得士卒的心。
B、胡建认为监军御史在军营里做生意是违法的,他跟随士卒快步来到官署厅堂,命令士卒把监军御使拉下,并立即将监军御史斩首。
C、胡建在斩监军御史之前就写好了奏章,后来上奏皇上。皇上认为胡建斩监军御史是应该的,胡建因此声名显扬。
D、胡建担任渭城令时,不畏公主的权势,率领吏卒将公主的住宅包围起来,要捕捉被丁外人收买的射***原京兆尹樊福的刺客。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沈瑀字伯瑜,吴兴武康人也。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景素谋反,昶先去之,及败坐系
狱。瑀诣台陈请得免罪,由是知名。齐尚书左丞殷 与语及政事,甚器之,谓日:“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司徒竞陵王子良闻瑀名,引为府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子良薨,瑀复事刺史始安王遥光,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乃令瑀专知州狱事。明帝使瑀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帝益善之。为建德令,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子丁半之。人成欢悦,顷之成林。随陈伯之军至江州。会粱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日:“余子在都。”瑀日“不然人情匈匈①,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伯之遂降。及帝即位,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言瑀催督运输,军国获济。帝以为能。以母忧去职,起为余姚令。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以法绳之。县南又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百姓甚患之。瑀召其老者为石头仓监,少者补县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权右屏迹。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日;“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辄加榜捶。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④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天监八年,因入谘事,辞又激厉。颖达作色日:“朝廷用君作行事邪?”瑀出,谓人日:“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是日于路为人所***,多以颖达害焉。子续累讼之。遇颖达寻卒,事不穷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匈匈:形容喧闹或纷乱的样子。②屦:ju,鞋。③蹉(cu0)跌:失足跌倒。④屈:通“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益善之善:友善,交好。
B.以母忧去职忧:此指母亲的丧事。
C.以法绳之绳:约束。
D.事不穷竟穷:穷究,追究到底。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沈瑀“才干”和“屈强”的一组是
A.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瑀说伯之迎武帝。
B.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
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
C.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
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
D.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
因人谘事,辞又激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瑀之父在建平王景素谋反前虽然已经离开了,但在景素事败后仍受牵连被定罪拘囚。沈瑀到官署为父申诉,使之得以免罪,并因此“知名”。
B.沈瑀“送人丁”既快又无人怨恨,“筑赤山塘”节省费用数十万,“催督运输”使军国获益,这些都表现出他卓越的才干。
C.沈瑀做建德令时,施惠于民,教人种桑柿梨栗,使“人咸欢悦”;做余姚令时,为解百姓之患,抑制豪强,让其老少服役,使“权右屏迹”。
D.沈瑀性格倔强,在做萧颖达长史时,常常与颖达抵触,以致颖达怀恨在心,在一次商议事情时“作色”,并暗中派人在沈瑀回家的路上***害了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吴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吴王濞。吴王濞弃其车,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购昊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窦太后日:“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上让日:“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日:“帝趣侯信也!”上日:“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日:“彼背主 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日:“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载,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日:“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日:“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日:“引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书既闻,上下吏。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日:“吾不用也。”召诣廷尉。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心恶之,赐食不置箸,叱之使起,昧于敬礼大臣之义。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走:逃跑
B.汉购吴王千金  购:悬赏以求
C.陛下侯之    侯:侯爵
D.庸知其盗买县官器 盗:用不正当手段谋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吴楚既饿,乃引而去。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B.①吴王濞弃其车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怨而上变告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②因谗之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亚夫用兵有方。抗击吴楚叛军时,他避其锐气,断其粮道,在其饥饿撤退之际以精兵追击,结果大胜刘濞的军队。
B.周亚夫因平叛有功,迁为丞相,很得景帝重视;但好景不长,又因在太子废立和王信封侯问题上与景帝意见相左,被景帝疏远。
C.景帝赐周亚夫大块的肉,却不给他筷子;又说周亚夫不配做自己的大臣。这些足见他对周亚夫已经极度不满。
D.洪迈认为周亚夫是有功的大臣,对他无罪而死,深感悲痛。认为这是景帝怨恨周亚夫违忤已意,加罪陷害而造成的悲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因奏曰:“臣生于草菜①,目不睹阙廷之事,陛下过听,引至天庭,此万代之一遇。然咫尺之间,若披云雾,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曰:“善。”遽命卷帘。翌日,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②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③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④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守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之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草莱] 民间荒野。 ②[鞫] 审查。③[备] 充数。④[衡轴 ]重要职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次:住宿
B.及命表,又出意外表:写奏章
C.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虞:忧患
D.在职尚简易,善疏决    尚:尚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张循宪以御史出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因请以己官让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嘉贞虑事周全的一组是      (   )
①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②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③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④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⑤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⑥在职尚简易,善疏决。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恰然自得。
B.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C.张嘉贞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反叛,经审查无罪状,唐玄守将判告发者的罪,张嘉贞则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掌握军队的人会生异心,而且会断绝言路。
D.张嘉贞向唐玄宗进言,举唐太守用马周的例子,说明应当及时任用人才,并希望趁自己少壮而得到皇帝任用。后唐玄宗用他为相。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