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知虔州。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为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债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除度支副使。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不得考覆而皆迁之。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右司谏吴及疏曰:“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穆是非,明垂奖黜。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民略良人略;抢劫。
B.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率:率领。
C.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数:多次。
D.课户贮水,以严火禁课:督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湛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①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         ②湛治烦剧,能得其要
③湛尽覆其滥者                    ④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
⑤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             ⑥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湛任戎州通判时,由于当地百姓不懂医疗,病人仅靠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而耽误治疗。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化百姓,并禁止巫祝骗人害命,在他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习俗得以改变。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实行。
C.周湛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造福百姓。如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减免了百姓的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用劳役凿河十里来避开水势险要的石牌湾,使沿河百姓受益。
D.周湛出任襄州知州时,对侵占官道、易引发火灾的竹屋进行拆除,杜绝了火患;又
种植楸桐,并找到旧时废井重新利用,百姓得益。但周湛的革新措施,损害了豪强的利益,以致周湛被诬告而调任相州知州。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B(率:一律,一概。)     
小题2:C(②说周湛明于治乱,善抓关要;③说周湛坚持原则,革除弊端)
小题3:B(“亡失”意为“丢失”,而非“死亡或逃走”)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考取进士甲科,任开州推官,改任戎州通判。当地习俗不懂医疗,病人仅靠祈禳巫祝,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他们,禁止巫祝,从此人们才开始用医药。多次升职为虔州知州。起初,江、湖一带有人抢劫良家子女,卖到岭外做奴婢。周湛到任后,想办法搜捕,又听取被卖者的自述,得到男女二千六百人,供给饮食让他们回家。调任京西路,邓州美阳堰每年要征友劳役几十万人,灌溉州县职田,百姓却享受不到好处。周湛奏请停办此项工役。任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文簿混乱无序,且多丢失,百姓诉讼无所凭据,很久无法裁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月日排序,朝廷下令在各路推广这种做法。周湛处理繁杂政务,能抓住要害,所到之处喜欢列条上书陈述政事利弊,前后数十百事。任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每年征收百姓柴草,以致百姓***后仍还不完债,周湛减免了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任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经过舒州长风沙,地势最险,称为石牌湾,周湛用劳役三十万人,凿河十里来避开它,人们认为有益。任度支副使。按原来规定,发运司奏荐军将到三司,不能审察他们却都要升迁。至这时,奏荐三十五人,周湛全部审察其中滥竽充数的人。出任襄州知州,襄人不善于制造砖瓦,都建造竹屋,年久侵占官道,檐庑相近,多次发生火灾。周湛到任后,丈量所侵占的官道,把竹屋全部拆毁,从此再没有火患。但豪强感到不便,提点刑狱李穆上奏说周湛扰民,调任相州知州。右司谏昊及上疏说:“周湛裁撤居民房屋,为的是官府;百姓侵占官道而主管官员禁止,这是职责所在。况且听说周湛申明法令,以诚信约束百姓,是奉法行事,百姓自知有罪不敢上诉。州从事高直温,是夏竦的女婿。夏竦的宅院客店占地最广,所以向李穆进谗言,还说周湛砍树多少棵。过去民居侵占官道,树在道旁,既然恢复了被侵占的路面,则树在道中,当然应该除去。周湛又种楸桐一千多株,督促居民贮水,以严防火灾。又在民居找到过去公用水井四口,把废井重新利用,人们得益。道旁的井,结果却到了民居之下,侵占官道的情形还不明显吗?希望诏令执政大臣分辨周湛、李穆的是非,奖惩分明。周湛任大州太守,对他无足轻重,只是国家的措施还有不稳妥的地方,履行职责的人靠什么来得到鼓励呢?”不久周湛去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清稗类钞》)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
A.秣马讫,命随入室讫:结束
B.岳旋出,上马顾日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解事:通情达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宝与金将以为犒不赂者以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乃放平日所养野骡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
小题3: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一儆百,震摄敌顽,取得胜利。
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分)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
小题2: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小题3:“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_。(1分)
小题4: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
(1) _      __  (2) _      __
小题5: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高仙芝,高丽人。年二十余,以父功补游击将军。数年,父子并班。仙芝美姿质,善骑射,父犹以其儒缓忧之。初事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不甚知名。后事夫蒙灵察,乃善遇之。开元末,表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①,其王为吐蕃所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国皆羁属吐蕃。自仁琬以来三讨之,皆无功。天宝六载,诏仙芝以步骑一万出讨。是时步兵皆有私马自随,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②,经疏勒③,登葱岭,涉播密川④,遂顿特勒满川⑤,行凡百日。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仙芝乃分军为三,使疏勒赵崇玼自北谷道、拨换贾崇瓘祐自赤佛道、仙芝与监军边令诚自护蜜俱入,约会连云堡。堡有兵千余。城南因山为栅,兵九千守之。城下据婆勒川。会川涨,不得度,仙芝***牲祭川,命士人赍三日糒集水涯,士不甚信。既涉,旗不沾,鞯不濡。兵已成列,仙芝喜,告令诚曰:“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而阵,天以贼赐我也。”遂登山挑战,日未中,破之。拔其城,斩五千级,生禽千人,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万计。
仙芝欲遂深入,令诚惧,不肯行。仙芝留羸弱三千使守,遂引师行。三日,过坦驹岭,岭峻绝,下四十里。仙芝恐士惮险不敢进,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先语部校曰:“阿弩越胡来迎,我无虑矣。”既至,士不肯下,曰:“公驱我何去?”会二十人至,曰:“阿弩越胡来迎,已断娑夷桥矣。”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娑夷河,弱水也。既行三日,越胡来迎。明日,至阿弩越城。遣将军席元庆以精骑一千先往,谓小勃律王曰:“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若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悉斩之。王及妻逃山穴,不可得,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国。急遣元庆断娑夷桥,其暮,吐蕃至,不克度。桥长度一箭所及者,功一岁乃成。八月,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与令诚俱班师。于是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注]①国名。②③④⑤均为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以女                  妻:嫁给
B.会川涨,不得度          会:恰好
C.衣阿弩越胡服来迎        衣:穿
D.吐蕃至,不克度          克:克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父功补游击将军         父犹以其儒缓忧之
B.其王为吐蕃所诱           拔其城
C.乃潜遣二十骑             功一岁乃成
D.城南因山为栅             乃出降,因平其国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高仙芝“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
②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
③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
④急遣元庆断娑夷桥
⑤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国
⑥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仙芝容貌俊美,擅长骑射,起初不太知名,后来受夫蒙灵察提携,才担当重任。
B.由于小勃律国的原因,唐王朝的二十多个附属国都依附了吐蕃,唐王朝多次征讨小勃律却都无无功而返。
C.高仙芝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果敢进兵,大败敌军,一举攻克连云堡。
D.高仙芝与边令诚击破小勃律国后,又招降了小勃律国的国王,随后从连云堡班师回朝。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下列文言文材料断句。(3分)
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若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悉斩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3分)
②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雪涛阁集》序(节选) 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tīng)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句意:牡丹花中的革呈红和鹤翎等品种,就不能不呈现出与左紫、溪绯等品种不同的样子)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倡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音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俚近俳,何也?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序。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注]①《雪涛阁集》,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料,字进之,号渌萝山人,湖南桃源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    媸:丑恶
B.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袭:穿(衣)
C.务矫今代蹈袭之风       矫:矫正
D.为脱其粘而释其缚       释:解释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故草木之无情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B.有才者屈于法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古今文人为诗所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D.有以平而传者                            作《师说》以贻之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没有受文章体裁的束缚,先淋漓尽致地阐明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而在最后才落脚文题。
B.首段作者先从正面立论,说明文章“必变”的道理;然后以驳论的笔调,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C.在论及“复古”时,作者照应首段的驳论,批驳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对近代文人予以了全盘否定。
D.最后一段,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论证得到进一步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9.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阎典史传
邵长蘅
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值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
  豫王大军渡江,弘光帝寻被执。诸生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夜驰入城。是时城中兵不满千,又饷无所出。应元至,则料尺籍,治楼橹,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他物者听。”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乃驾大炮击城,城垣裂。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取空棺实以土,障溃处。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降本朝总兵者也。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
  应元性严毅,号令明肃。轻财,赏赐无所吝。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而哭之。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
  贝勒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应元骂曰:“败军之将,被禽不速死,奚喋喋为!”又遣人谕令:“斩四门首事各一人,即撤围。”应元厉声曰:“宁斩吾头,奈何***百姓!”叱之去。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城俄陷,大军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伤以千数。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俄而,应元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抚状闻闻:使听到
B.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乘:登
C.输不必金必:一定
D.若将缒城斫营者斫: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阎应元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①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      ②应元至,则料尺籍,治楼橹
③取空棺实以土,障溃处            ④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击鼓叫噪
⑤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    ⑥宁斩吾头,奈何***百姓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阎应元刚任职,江盗猖獗。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号召民众抵抗,从者千人,布列江岸,击退江贼,为民除害。
B.清兵过江,十万士兵包围江阴城,诸生拥戴陈明选守城。城中兵不足,粮饷无着落。阎应元动员百姓捐物捐钱做好守城准备。
C.刘良佐是弘光朝的总兵,投降清朝后,来劝降阎应元。阎应元深明大义,不为荣华富贵所诱,以忠诚之心拒绝投降。
D.城破时,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英勇***敌,临死毫无畏惧,坚贞不屈,和降将刘良佐对比更显浩然正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