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0分)登扫叶楼记[1][清]管同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2],历钟阜[3],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0分)
登扫叶楼记[1]
[清]管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2],历钟阜[3],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4],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5],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鹜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1]扫叶楼:在今南京市清凉山,清初,明朝遗老龚贤自号扫叶僧居此,因得名,后曾改为僧院,现为清凉山名胜之一。  [2]石头,即石头山。清凉山一名石头山。  [3]钟阜: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南京城东。 [4]燕子矶:在南京东北郊长江边,矶头屹立江岸,三面悬绝,宛如飞燕。登矶俯视,势及险峻。 [5]金坛:县名,在江苏省西南部。
小题1:(1分)管同是清“桐城派”的作家之一,请再写其一代表人物       
小题2:(2分)说说划线句“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3分)本文的写景比较有特点,下列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于岑山之巅”、“近接城市,远挹江岛”从方位的角度来状物,给人以景物的概貌。
B.“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从命名的原因来写景。
C.“堆黄叠青,艳若绮绣”,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再现了扫叶楼幽旷瑰奇的景物特点。
D.“烟村云舍,沙鸟风帆”,用白描的手法信手拈来,平淡中见雅趣。
小题4:(4分)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引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叹。本文的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作意图上的差异。
答案

小题1:方苞、姚鼐、刘大櫆等。
小题2:用白描的手法写出“江宁奇胜”(1分),为后文“扫叶楼”更胜一筹作铺垫衬托(1分)。
小题3:C
小题4:本文的认识:奇境即在半里外。(2分)王安石重在“贵远”,强调要“志、力、物”三者结合,才能至远。(1分)管同重在“贵近”,针对人们轻“易”重“难”的心理,指出“奇境即在半里外”,只要具慧眼,就能发现。(1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0分)登扫叶楼记[1][清]管同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2],历钟阜[3],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2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③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④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下列加点词与“亦足以称快世俗”中的“称快”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C.栗深林兮惊层巅
D.青海长云暗雪山E.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以览观江流之胜”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魂悸以魄动B.娘以指扣门扉曰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D.成以其小,劣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文中“将何往而非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B.秦人不暇自哀
C.戍卒叫,函谷举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译文:                                                                     
(2)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                                                                     
18.第③段中引入张梦得的事例,其目的是什么呢?(2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13分)
吴 山 图 记
归有光
①吴、长洲二县,有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②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③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④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尸祝:此处指祭祀。
小题1:归有光是     代散文家,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是《           》。(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令诚贤也(  )                 (2)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
(3)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  )     (4)出示此图,展玩太息(   )
小题3: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魏用晦作吴地县令,因政绩显赫被朝廷调入任给事中。
B.魏用晦因给吴地山川增添了光辉,故在任时受到吴地人们的祭祀。
C.韩魏公写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人把它刻在石碑上。
D.归有光此文,是在看到《吴山图》并受到了魏用晦的请求后而写的。
小题5: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小题6: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想,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2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雪涛阁集》①序
〖明〗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1)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俚近俳④,何也?”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2)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略)
〖注释〗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鞓(tīng)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③驺(zōu)子: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④俳:滑稽,幽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胜:胜任B.而不敢自伸其才伸:施展
C.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袭:模仿 D.有以平而传者传:流传
小题2: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组
① 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
②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③ 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④ 然中或有一二语***近俚近俳  
⑤ 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
⑥ 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
B.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C.文章最后,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的论证得到进一步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D.作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近代文人的各种复古做法,并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全面否定。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法官皆贬,犹以亲累落职,出知广州。
译文:                                                                
                                                                     
(2)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事既不克,先生与庄幸得脱。次年,几豫吴胜兆之事,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谓钓名者也,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阴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独.家
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节选自《鲒埼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流:比喻遭蹂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时四国多虞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事豫:参与
C.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遂:实现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见:表被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别贮之以备有事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C.其心岂欲见知于人为降虏于蛮夷
D.予沉吟久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道表,主要用来记载死者事迹,并刻在死者墓道前的石碑上,一般多属歌功颂德的应酬之文。本文主要记述了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大师顾炎武的壮志难酬、赍志以殁的一生,表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B.文章第二段从太安人着笔,通过对太安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记述,含蓄而有力地衬托了顾炎武的高尚气节与抗清意识。
C.明亡之后,顾炎武遍游大江南北、关河内外,六谒思陵,最后定居华阴,垦田经营,表明了他耿耿复明之志已渐渐消退。
D.顾炎武三次放弃举荐为官的机会,他以死相拒的行为,表明了他心存明室、不事二姓的决心。
小题4: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B.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C.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D.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与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柴火
B.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稿:枯槁
C.而能不溺乎其中    溺:沉溺
D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妄:随意地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任光禄植竹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   )
①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②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          ④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⑤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⑥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 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南人不但不认为竹可贵,还嘲笑京师人把他们当柴火用的竹子当成珍宝。
B.京师人与江南人都喜欢奇花异石,而产奇花异石地方的人看待这些奇花异石,跟江南人看待竹子一样。
C.任光禄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去追风收集奇花异石,而是种植江南人都看不起的竹子。
D全文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对比,作者将江南人与京师人对比,将任光禄的嗜好与其他富贵者相对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