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鲁君疑之,起***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魏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太史公曰: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瞧不起
B.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尚:奉承
C.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破:揭穿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坐:因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3分)
A.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B.君因谓武侯曰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C.然行之于楚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以刻暴少恩亡其躯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利欲熏心,热切追求功名,为谋求担任鲁将而率兵击齐,竟不择手段,***死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B.吴起为将,与士兵同甘共苦,关心士兵,甚至亲自为生了毒疮的士兵吸吮脓液,因而士兵甘为其用,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C.吴起在魏为将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吴起于是离魏而入楚。
D.司马迁记载了吴起为将为相时的功绩,表现了吴起的政治与军事才干,同时不隐其恶,也展现了他狠毒暴戾、不施仁德的一面。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山河险固是多么的壮美啊,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固、此……也、倒装各1分)
(2)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所以君臣百姓彼此亲近。难道说的不就是管仲吗?(将顺、匡救、岂……谓乎三点各1分)
(3)父老们受秦朝的苛虐法政的苦很久了,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而语的处死刑。(苦、诽谤者、偶语者三点各1分)
解析
小题1:B 尚:指娶公主为妻。
小题2:B“因”:趁机(  A“而”:表修饰/如果   C“于”:在/被  D“以”因为/用)
小题3:C “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错,应是“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魏相公叔,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
小题4:(1)山河险固是多么的壮美啊,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固、此……也、倒装各1分)
(2)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所以君臣百姓彼此亲近。难道说的不就是管仲吗?(将顺、匡救、岂……谓乎三点各1分)
(3)父老们受秦朝的苛虐法政的苦很久了,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而语的处死刑。(苦、诽谤者、偶语者三点各1分)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想成名,就***了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乡邻笑话他,他就***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发誓说:‘我吴起不做卿相,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鲁君怀疑他,吴起***掉妻子谋求将军职位。鲁国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占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有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
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河险固是多么的壮美啊,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公叔任魏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趁机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魏国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说:俗话说“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
核心考点
试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③,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焉:兼词,于之。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独:副词,竟然。
C.得泉焉,又买居之居:居住。
D.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牢笼:包罗,囊括。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说明愚溪“见辱于愚”原因的的一组是 (  )
①嘉木异石错置 ②其流甚下 ③峻急多坻石 ④善鉴万类  ⑤幽邃浅狭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通篇写“愚”,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B.“愚溪”三易其名,称“冉溪”是以居者姓氏为之命名,称“染溪”是以 溪水功用为之命名,作者称其为“愚溪”则是以居者性格特点为之命名。
C.宁武子在无路可走时佯愚,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来不提相反的见解,貌似愚蠢,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
D.文章以愚为线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为一体。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B.庄则入为寿。寿:敬酒祝寿。
C.卮酒安足辞辞:推辞。
D.***人如不能举举:全,尽。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为人不忍”的一组是 (  )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③项王默然不应
④其意常在沛公也。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③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亲自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项羽不仅原谅了刘邦,而且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
B.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从座位的安排上可以项羽依仗军事优势而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C.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并不是为了助兴,而是要趁机***掉刘邦。
D.樊哙闯帐,揭开帷幕在西边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由此可以看出樊哙的忠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
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
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
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
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
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
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次:驻扎
B.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著:居于
C.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像雷声
D.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舸:小船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小题3: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可烧而走也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4:根据文段内容,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曹军向西挺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曹军失利,败于江北。
B.曹军把战舰钩连起来,使船头船尾互相连接,于是黄盖给周瑜出主意,用火攻使曹军败走。
C.当时东南风刮得正急,黄盖把十艘舰船驶在最前面……其余的船按照次序一起前进。
D.火烧赤壁,周瑜一方采用的“火攻”,分为黄盖诈降、乘风攻敌、火烧曹营、乘胜追兵几步进行,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大获全胜。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人如不能举②沛公起如厕
B.①刑人如恐不胜 ②沛公不胜杯杓
C.①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且”理解为“那么”的一项是
A.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A.今日之事何如?B.客何为者?C.沛公安在?D.为之奈何?
小题4: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千石不能禽制禽:通“擒”,捉拿
B.遂乃开仓廪假贫民假:借贷,借给
C.秋冬课收敛课:征收
D.水衡典上林禁苑典:掌管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 (3分)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④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⑤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⑥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