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1)孔子所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
(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1分)
(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3分)
答案

(1)孔子所说的“乡原”,指被乡民视为忠厚朴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的人。(或:译文中“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1分)
(2)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而不和:小人没有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互相拆台。
解析
(1)略  (2)写出各自的内容分别给1分,语言顺畅给1分,共3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1)孔子所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 起 元 传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擢员外郎。总督高其俾令权福州,调兴化。莆田民因讼互斗,其倬恐酿乱,令捕治。起元责两人而释其馀,报曰:“罪在主者,馀不足问也。”寻摄海关,裁陋规万馀金。巡抚常安有奴在关,以索费困商舶。起元闻,立督收税如额,令商舶行,白常安斥奴。自是人皆奉法。
调台湾。台湾田一甲准十一亩有奇,赋三则:上则一甲榖八石,中则六石,下则四石,视内地数倍。然多隐占,民不甚困。时方清丈,占者不得匿。其倬欲使台湾赋悉视内地下则,恐不及额致部诘。起元令著籍者仍旧额,丈出者视内地下则。俟隐占既清,更减旧额重者均於新额,赋不亏而民无累。
乾隆二年,擢河南按察使。会久雨,被灾者四十馀县,饥民四走,或议禁之。起元谓:“民饥且死,奈何止其他徙?”令安置未被水诸县,给以粮,遂无出河南境者。巡抚雅尔图檄府县修书院,以起元总其事,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学。
七年,迁直隶布政使。大旱议赈,总督高斌欲十一月始行,起元力请先普赈一月,俟户口查竣,再分别加赈。有倡言赈户不赈口者,起元曰:“一户数口,止赈一二,是且***七
八人矣!”檄各属似此者罪之。
起元自少敦厉廉耻,晚岁杜门诵先儒书。临没,言:“平生学无真得。年来静中自检,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几焉!”
(节选自《清史稿·沈起元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视内地数倍视:对照
B.被灾者四十馀县被:遭受
C.檄各属似此者罪之檄:下文书
D.晚岁杜门诵先儒书杜:杜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莆田民因讼互斗B.罪在主者,馀不足问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其意常在沛公也
C.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学D.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几焉
家祭无忘告乃翁                    置杯焉则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起元处理民众斗殴之事时,并没有随意逮捕参与事件的百姓,体现了他的理智与爱民,在海关任上的做法则体现了他的严明。
B.在台湾任职期间,当地有很多隐瞒土地不上报的情况,沈起元重新丈量百姓的土地,改变了原先的土地赋税制度,统一采用内地的最低标准。
C.河南水灾,百姓四处逃散,沈起元没接受一些人禁止百姓逃难的建议,反而将他们安置在没有遭遇水灾的的几个县,并发给他们粮食。
D.乾隆七年,直隶大旱。沈起元迅速赈灾,同时采取普赈与加赈的方法救助百姓,严厉驳斥一些官员的“赈户不赈口”的提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常安有奴在关,以索费困商舶。(3分)
译文:                                                               
(2)俟隐占既清,更减旧额重者均於新额,赋不亏而民无累。(4分)
译文:                                                               
(3)一户数口,止赈一二,是且***七八人矣!(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w.w.^w.k.&s.5*u.c.#om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w.w.^w.k.&s.5*u.c.#om
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且上存亡不可知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
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w.w.^w.k.&s.5*u.c.#om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
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
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
姓都来归附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3分)
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 题。(18分)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 ,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w.w.^w.k.&s.5*u.c.#om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抛弃。
B.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图:图谋。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暗中。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谢:致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欲以权略致之②作《师说》以贻之
B.①遂叱而缚之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既至,止于宾馆②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元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3分)
              ▲                       (2)计君之咎,实不容诛。(3分)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分)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共8分,每小题2分)
狱中上母书 ⑴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⑵,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3)。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泉,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衰祚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4),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5),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6)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7)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释】: ⑴此文为作者在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于南京狱中写给生母陆氏与嫡母盛氏的绝笔书。⑵夏完淳父夏允彝,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都失守,与陈子龙等起兵松江,兵败沉水死。谥文忠。(3)齑粉:粉末,常用以比喻粉身碎骨。(4)西铭先生:即张溥。张溥无子,死后钱谦益等为他立嗣子,名永锡。此子未能继承张溥的遗风,为人诟笑。(5) 诛殛:诛***;顽嚚:顽固愚蠢。(6)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7)渭阳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渭阳情指甥舅间的情谊。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虐明朝:集中。B.门衰祚薄:福分。
C.会稽大望:盼望。D.昭南女弟:妹妹。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则芥为之舟
B.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彼且奚适也?
C.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爽籁发而清风生
D.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夏完淳的忠与孝的一组是(      )
①一旅才兴,便成齑粉  ②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  ③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  ⑤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⑥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
A.①④B.③⑥C.②⑤D.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嫡母,在夏允彝死后削发为尼;生母 (夏允彝妾),在夏允彝死后寄居在异姓之家,作者对此深感内疚。
B.“门衰祚薄,终鲜兄弟”二句,语出晋李密《陈情表》,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应像李密一样在家尽孝,但国难当头,应当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
C.作者在信中表示,如果没有遗腹子,就千万不要另立后嗣。像西铭先生那样地让人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
D.作者表示他与父亲在阴间也要诛***清兵,绝不放过敌人,二十年后转世为人,再出师北伐,驱逐满清。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等,靖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壮其言壮:认为……有气魄
B.遣靖安辑之辑:平定
C.或请籍铣将拒战者籍:登记
D.靖承制授其官爵承:秉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自锁上变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靖岂敢孤军而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D.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靖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通过观察,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自己戴上枷锁,将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
B.李靖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萧铣,使得萧铣遣使请降。占领城池之后,军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情况。
C.李靖越过南岭,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当地大首领适当官爵,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入唐朝版图。因此,李靖受到皇帝的慰劳鼓励。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3分)
                        ▲                       ▲                   
(2)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4分)
                        ▲                       ▲                   
(3)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3分)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