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阊巷小民,知尊爱贤...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
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阊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②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 《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
③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
小题1:第①段“吾元之也”与下文照应的句子是                  ,其中“吾”表达的情感是                                   (3分)
小题2:第②段写韩魏公为什么还要写王元之?(2分)
小题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贤人君子所在之处,感染着当地的普通百姓。
B.道德高尚者的善行,感化了当地的奸佞小人。
C.贤人君子所在之处,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实惠。
D.品德高尚的显贵,受到当地普通百姓的爱戴。
小题4:第①、③段画线句中的两种“思”有何内在联系?(4分)
答案

小题1:黄人独私以为宠    黄人因元之曾为官黄州而自豪,并表达了对元之的亲切之情
小题1:用王元之的德政来衬托韩魏公的品行
小题1:A
小题1:前一个“思”,是韩魏公对黄州百姓的思念,后一个“思”使黄州百姓对韩魏公的怀念,两种“思”均推崇淳朴、高尚的德行,且互为影响。
解析

小题1: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阊巷小民,知尊爱贤】;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阅读,完成下列各题(22分)。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连接
B.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爱
C.贾生尽为之对对:回答
D.乃悉草具其事仪法具:详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1乃征为廷尉                         1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A                                  B                       
2乃使其从者衣褐                    2侯生因谓公子曰
        1文帝召以为博士                     1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C                                  D
2为楚怀王左徒                      2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南郡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招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觉得不如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
C.作了太中大夫的贾谊,主张变更朝廷的法度,并且出台了由文帝起草的变法律令。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作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终未被文帝采纳。
小题4:用斜线给下面这个句子划上句读。(3分)
乃 短 贾 生 曰 雒 阳 之 人 年 少 初 学 专 欲 擅 权 纷 乱 诸 事 于 是 天 子 后 亦 疏 之 不 用 其 议。
小题5:文言翻译:(10分,每小题5分)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干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
小题1:文言文断句。(6分)
修 笑 而 辞 曰 昔 者 之 举 岂 以 为 己 利 哉 同 其 退 不 同 其 进 可 也 久 之 复 校 勘进 集 贤 校 理
小题2:写出你所知道的欧阳修和范仲淹的作品各一篇。(2分)
欧阳修                (1分)    范仲淹                         (1分)
小题3:从选段中你可以看出欧阳修具有怎样的性格?(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15分)
小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阿Q正传》中的阿Q心中的革命就是“我要什么有什么,欢喜谁就是谁”,同时,阿Q也不许小D革命,由此可见,阿Q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B.“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出自林黛玉之手。“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香菱。
C.《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强烈表现。这种表现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完全合拍。
D.《家》通过以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为代表的青年叛逆者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
E.莎士比亚通过描写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乃至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体现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
小题2: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曹魏一方势力的兴亡过程。
小题3:《边城》在介绍翠翠的身世时,特别交代了翠翠母亲的故事。这一交代有何作用?(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苦 斋 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1]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苦楝、侧柏之木,黄连、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2]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茶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3]。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改动)
【注】 [1]处:指处州府,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2]箨(tuò):笋壳。[3]御蓬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岸外而臼中臼:低凹
B.茹啖其草木之荑实茹啖:吃
C.运穷福艾艾:停止
D.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寝:卧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而不知苦生于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剑溪之水出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D.吾闻井以甘竭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野蜂巢其间
B.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C.倚修木而啸
D.必先苦其心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作者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不苦,处处与“苦斋”之名相照应。
B.作者写“苦”时,始终没有忘记其对立面是“甘”与“乐”。这样就为引出“苦与乐相为倚伏”的议论奠定了基础,使全文主旨的阐发深刻而又通俗。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并未把着重点放在写景上去描摹山水,让读者领略“苦斋”周围的山光水色,但往往寥寥几笔,就把那里的山之高、水之秀描绘得有声有色。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3分)
译文:                                                                    
②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3分)
译文:                                                                    
③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苇,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3]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4]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1]罘(fú),捕兽的网。  [2]笥(sì),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驲(rì),一种车。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之国郊    及:到
B.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 遗:赠送
C.夫子将焉适  适:到,往
D.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伉:承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于利不苟取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①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①婴之亡岂不宜哉    ②报养刘之日短也
D.①其友因奉以托②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救助危难、尊重贤士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在晏子出奔来辞时“沐浴而出”,又体现了他对恩人的敬重。
C.北郭骚决心“以身死白之”的原因是晏子曾帮助自己奉养母亲,而且还是国之栋梁,他的出亡会使齐国遭受侵犯。
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4分)
                                                                     
②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