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注释①运:转。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认为攻打燕国轻易取胜是天意如此。
B.齐宣王询问孟子该不该占领燕国,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毫无主见。
C.齐宣王间接否认攻打燕国取胜是天意。
D.孟子认为只有正义之师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
(2)对战争的目的与成败,齐宣王与孟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阐述。(3分)
齐宣王认为:
孟子认为:
答案
(1)B(2)齐宣王认为:战争是为了占领,占领就是胜利。(1分)孟子认为:战争是为了救民于水火,得民心者才能获得胜利。(或:统治者只有广施仁政,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
解析
(1)(齐宣王虽提出该不该“取”的问题,但从“不取,必有天殃”中可推断其意已偏向“取”。)(2)略
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少倜傥,尝语其里人王密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朗州团练使,进克富州,鋹遣将率众万余来援,遇战,大破之,遂克贺州。十月,又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进次韶州。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鋹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鋹众大败,斩数万计。长驱至广州,鋹尽焚其府库,遂克之,擒鋹送京师,露布以闻。七年,议征江南。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及采石矶浮梁成,吴人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溯流来趋利。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师守之。金陵平,以功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四年,命将征太原,美为北路都招讨,部分诸将进讨,并州遂平。继征范阳,以美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封代国公。八年,改忠武军节度,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明年卒,年六十七。
小题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遇美素厚遇:对待。
B.进次韶州次:驻扎。
C.间道造其栅造:修造。
D.以美知幽州行府事知:主持。
小题2: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潘美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
②潘美不***袁彦,能令来觐
③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
④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师守之
⑤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
⑥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
A.①②④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阳、江华等地,到潘美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广州。
B.太祖即位后,潘美受命到陕西晓谕陕帅袁彦,希望袁彦顺应天命,归属宋朝,袁彦听从了劝告。太祖因此十分高兴,认为潘美替他完成了心愿。
C.太平兴国年间,潘美多次受诏出征,先平并州,后征范阳,又驻守北方边境,在代州时打垮了突然来犯的辽国骑兵。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代国公。
D.宋朝征讨江南,在舟楫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潘美果断下令涉水而战,打败了吴军。后来在采石矶打败了其水军,夺船擒将,又攻破了城南水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2)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国门)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高#考#资#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
小题1: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善:善于B.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制:裁决
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飨:犒劳D.求贤良,举冯唐举:举荐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编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
①上怒,起入禁中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⑤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
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5分)
②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
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①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②贤:尊重③易:轻视④致: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孔子认为教育重在培养人的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子夏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话跟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鱼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泽,罔绳擉(chuò)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yǎn),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hàn)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麞(zhāng),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xǐn)伈睍(xiàn)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乃止。其无悔!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泽烈:放火烧
B.以种其子孙种:繁殖
C.伈伈睍睍,为民吏羞羞:进献
D.以与鳄鱼从事从事:较量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其率丑类南徙于海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小题3: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韩愈任潮州刺史派官员给鳄鱼送吃的,并警告鳄鱼起笔,表明了韩愈是一个守土有责,面对百姓利害不能坐视的朝廷命官。
B.第二段中转入现实,先指出大唐的强大与统一,臣民的效忠与尽力,然后表达了自己不愿与种种丑类并处一地的愿望,口气婉转,但棒喝之意明显。
C.文中例举了鳄鱼吞食民畜等罪状,这是为了说明刺史为什么不能与“丑类“相处的理由,接着又表明不要以刺史的驽弱为可欺,忠告善道,晓以利害。
D.本文采用了先礼后兵、教而后诛的形式,说理上很有特色,叙述为主,间杂议论,婉转跌宕,层层深入,理直气壮,在“讽喻“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
小题5: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2)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及三段课外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韩非子说:“舆人欲人富贵,棺人欲人死丧。人不贵则舆不用,人不死则棺不买。非有仁贼,利在其中。”(《韩非子·备内》)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韩非子·备内》)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价值观。(3分)
(2)、你赞成谁的价值观?为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