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 论语》 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①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② 子曰:“君子...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 论语》 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①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
②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 )
小题1:请写出一个出自上述选段的成语。(1 分)
小题2:孔子在教育儿子时说“不学礼,少无以立”(《 季氏》),请结合上述选段对“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加以评析。(3 分)
答案

小题1:(1分) 后生可畏
小题2:(3分) 孔子主张真正的君子,不仅要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孔子不仅这样说,而且还将之实施于教育之中,他教育儿子时说“不学礼,无以立”,只有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才能自立于世,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孔子的思想就是在今天也有积极的现实含义。
解析

小题1:由材料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可以得到成语“后生可畏”。
小题2:首先要翻译“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学礼,少无以立”,其次要结合“文”与“礼”、“礼”与“立”的关系评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 论语》 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①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② 子曰:“君子】;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内文言文翻译。(共8分)
小题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小题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分)
小题3: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共6分)
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①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
②材料二中所讲的是                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
D.则群聚而笑之官盛则近谀
小题2:选出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例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__________                                                    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覵①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②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孟子·滕文公上》
注解:①成覵:齐国勇士。 ②公明仪:曾参弟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一章的内容,滕文公与孟子见面两次,有两次交谈。
B.孟子认为,像滕国这样五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可以推广善心,实行仁政,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国家。
C.孟子自知说理已很难说服滕文公,于是改而举了三个例子来力劝滕文公。
D.引用《尚书》的话,孟子是想要劝诫滕文公,治理国家要下猛药,用猛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2)孟子第二次见到滕文公时说“道一而已矣”,意思是道理就这一个而已。简要谈谈孟子所说的“道”的具体内容。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2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
B.主辱,臣死有余僇     (同“戮”,***戮)
C.修我戈矛,从王于师     (整治)
D.而幸生也何所为        (幸运)
2.下列各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
C.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D.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3.对“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一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B.我虽然光明磊落,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只能凭这微小的成绩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C.我即使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仍然没什么好自我夸耀的。
D.我即使光明磊落,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只能凭这微小的成绩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4.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B.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C.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