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
C.谭谢不纳,母大困 谢:感谢 |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尔车来 |
B.皆以母事之唯草木之零落兮 |
C.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阿母为汝求 |
A.何以解忧 | B.俟我于城隅 | C.行李之往来 | D.为仲卿母所遣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小题1:①当今太守谭敬先不是允公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靠他呢?(盍:何不,为什么不)
② 伯章好像没有听见,只是说:“我也知道,不过路途很远不能去啊”。(第:只,只是 若:
好像)
解析
小题1:谢:拒绝
小题1:B、代词 她 结构助词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A、都是介词 用
C、都是副词 才 D、都是介词 替
小题1:例句和A都是宾语前置句
小题1: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不正确,因为文中有“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张氏日夜思念伯章备受煎熬。
小题1:略
小题1:文言文参考译文: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
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他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哭泣,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先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太守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坐了一条船到谭敬先处,谭敬先推辞不接纳,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的人到了金陵,趁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一元现在还好吧?”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在直鸳洲的街市里。”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怎么到这来了?”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们,又不知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人说:“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再替您走访,假使无人奉养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使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收获而返,这才在杜环家定下心住下来。
杜环买了布帛,让妻子老人制伯衣被。杜环家人无论老小都把常母当作长辈来侍候。十年后,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你母亲在我家,天天想你都想出了心病,你赶快见见她吧。”伯章就象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脱说:“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呀。”
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见母,母子相见抱头痛苦,不久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思念小儿子伯章的心思更切,病情也更为加重。三年后,去世了。杜环为她准备好棺椁,举行了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每年按时给她扫墓。
史官评论说:“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难的事呀。当人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交友,双方情意相投,恨不能为对方奉献一切,就好象遇不见难事一样。等到事态发生了变化,局势不妙的时候,不能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违背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况朋友本人死了,却能奉养他的亲人,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称做义烈之士的人也比不过他,可世俗之人常说现在人比不上古人,这不是在错怪天下的士人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之。此后贵戚敛手。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三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宇文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趣令就禁趣:立刻 |
B.多榜官门曰榜:张贴 |
C.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
D.以旌吾过旌:表彰 |
①言毕,令笞***之 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 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
⑴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⑵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技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刍言:草野之人的意见 |
B.技不进,数被让让:责备 |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矜:怜悯 |
D.引置枢密,责以忠效责:职责、责任 |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
D.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 ④ ⑤ | B.② ③ ④ | C.① ⑤ ⑥ | D.② ③ ⑥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A.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 |
B.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差不多使天下太平了。 |
C.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 |
D.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也许能使天下太平。 |
A.详细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
B.清楚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
C.详细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
D.清楚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述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观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知此那!”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编类礼书,复留之会:恰巧,适逢 |
B.鲁让曰:袭帕误耳让:谦让,退让 |
C.使者谢过,即令易去谢:认错,道歉 |
D.是年十二月,引疾归引疾:称病辞职 |
A.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岛夷乃狡狯如此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其皆出于此 |
D.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以勇气闻于诸侯 |
A.曾鲁小时候博通古今,凡几千年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他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
B.洪武初年,曾鲁为撰修《元史》总裁官,修成《元史》,曾鲁居首功。后来曾鲁又奉命编修归类礼书,当时议论礼的人很多,曾鲁在众人中扬言:“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辨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
C.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曾鲁察知阴谋,马上诘问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从此器重曾鲁。 |
D.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六个品级,拜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就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未获吏部批准。甘露降临钟山,群臣敬献诗赋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 |
(1)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3分)
(2)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2分)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 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
C.俾无有所与俾:使 |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
⑴ 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⑵ 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4分)
⑶ 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3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
B.言甚称旨旨:心意 |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 |
D.为首为讳乎?首:头领 |
A.世祖引允与论刑政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B.验之于今固一世之雄也 |
C.悉以授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黑子请计于允曰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皇上的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反而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翟黑子对世祖不以实情坦白,世祖因此***了他。 |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
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3分)
(2)“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4分)
最新试题
- 1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小题。 1. Where does the boy see the strange bird
- 2_____ more and more forests destroyed, some animals are faci
- 3This is ___the shenzhou V Spaceship landed.A.thereB.in which
- 4使用下列光学仪器,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B.普通照相机 C.幻灯机D.投影仪
- 5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若任意四点不共面,则其中任意三点必不共线B.若直线上有一点在平面外,则在平面外C.若一个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法国谚语在西欧语言之间尚且可以实现直译,但由于中法文化差异较大,要准确
- 7此日赤道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极昼B.极夜C.昼夜平分D.不能估计
- 8已知函数f(x)=x+1-aa-x(x≠a)(1)当f(x)的定义域为[a+12,a+1]时,求f(x)的值域;(2)试
- 9Ordinary woman though she is, she has won the award because
- 10I live ___________ in the country. But I don’t feel ________
热门考点
- 1(8分)有Fe和Fe2O3混合物溶于500 mL稀HNO3中,放出2.24 L NO(标准状况),并剩余5.44 g F
- 2张某先后向有关部门写了十余封信揭发程某贪污公款,经查实,系张某诬陷程某。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张某的行为[
- 3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
- 5在x、y值都是不小于0的整数点(x,y)中,满足x+y≤4的点的个数为 ______.
- 6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 ]A.武汉B.沈阳C.长春D.鞍山
- 7 《学会生存》一文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
- 8图形表示运算a﹣b+c,图形表示运算x+n﹣y﹣m,则×=( )(直接写出答案)。
- 9【题文】若集合M={-1, 0,1},N={0,1,2},则M∩N等于 (
- 10材料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读书人对其深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