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辛仲甫传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薙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①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卷二六六》)
注:①党进(927年~977年)北宋初年军事将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吏故稽其狱稽:拖延 |
B.军资民储,皆赖以济济:渡河 |
C.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比:比较 |
D.既至,奏免岁输铜钱输:缴纳 |
①请易吏以雪冤愤
②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
③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④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
⑤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
⑥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A.辛仲甫少年好学、仪表堂堂,长于吏事、见识深远。在后周广顺年中,跟随郭崇做军中书记。后来郭崇外出镇守澶渊,辛仲甫仍旧担任此职。 |
B.辛仲甫遇事沉着极有主见。宋太祖登基后,陈思诲举报监军郭崇有不轨之为,太祖派遣陈思诲前往调查核实。在郭崇困惑烦闷之际,辛仲甫为其出谋解围。 |
C.辛仲甫任职期间,治理有方。出任光州知府,妥善应对洪水灾害,使百姓渡过难关。任彭州知府时,春初将州内差役与驻军士兵的叛逆之举扼***在筹划之中。 |
D.辛仲甫一生为官,尽心朝廷。淳化二年,朝廷有意让辛仲甫抱病前往蜀中招抚乱寇,可惜辛仲甫病情严重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
(1)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5分)
(2)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5分)请求更换官吏来洗刷冤屈、平息愤懑。郭崇醒悟,异地审讯他们,才得出实情。
(2)仲甫督促百姓栽种柳树遮蔽道路,郡中百姓感激他,(将柳树)命名为“补阙柳”。
解析
小题1:比:类,这样的
小题1: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最能表现”,应该选 ③④⑤。
小题1:太祖大怒但又心存疑虑,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查验此事。
小题1:(1)译出大意2分,“易”“移”“鞫”各1分。(2)译出大意2分,“课”“ 荫”“ 德”各1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辛仲甫传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李君山房记
苏 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 弊:坏 |
B.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苟:马虎 |
C.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涉:渡过 |
D.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遗:赠给 |
A.①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B.①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
C.①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
D.①公择既已涉其流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A.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
B.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
C.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
D.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
①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②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③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
复鲁絜非书
姚鼐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②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③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注:①镠(liú):上等的黄金。②漻(liáo):清深悠长。③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崇山峻崖崇:高大 | B.今夫野人孺子闻乐孺子:读书人 |
C.必有一当当:适当 | D.殆近于二公焉殆:大概 |
A.阴阳刚柔,其本二端奚以知其然也 |
B.则品次亿万险以远,则至者少 |
C.夫文之多变夫晋,何厌之有 |
D.文之至者,通乎神明相与枕藉乎舟中 |
A.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
B.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
C.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
D.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
(1)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3)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
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 |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 |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 |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
(1)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3分)
(2)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3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 |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养育:养活、抚养 |
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
D.天祥临刑殊从容从容:沉着镇静 |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⑤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方山子①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①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 |
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隐居 |
C.余既耸然异之耸:通“怂”,惊讶 |
D.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 |
A.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
B.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论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逸之士,随时准备驰骋于当世。 |
C.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
D.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
A.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
B.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
C.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
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4分)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
(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5分)
最新试题
- 1科学家发现一些实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下列事例不能作为例证的是( )A.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 2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就是看是否近似等于mghn(n为计时点的编号0、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基本词组。1. 游览 2. 中国文化 3. 交朋友 4. 期待 _____ _____ _____
- 4以下人物与国家和地区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一组是[ ]A.纳赛尔——埃及B.卡斯特罗——古巴C.阿拉法特——巴勒斯
- 5西藏地区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的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大气对太阳辐
- 6图说明A.义务为人剪辫子成为军警中流行的新时尚B.在革除陋习时,民国政府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C.部分军警采用粗暴手段对待群
- 7下列物质的俗称、主要成分及主要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俗称醋酸石炭酸福尔马林四氯化碳成分CH3COOHHCHOCCl4用途调味
- 8过抛物线x2=4y的焦点F作与y轴垂直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P,则抛物线在点P处的切线l的方程为______.
- 9“m=1”是“直线x-y=0和直线x+my=0互相垂直”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
- 10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
热门考点
- 1手按电子琴的不同键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______不同.
- 2如图,点A、D在线段BC的同侧,连结AB、AC、DB、DC,已知∠ABC=∠DCB,老师要求同学们补充一个条件使△ABC
- 3用乙炔为原料制取CH2Br-CHBrCl,可行的反应途径是( )A.先加Cl2,再加Br2B.先加Cl2,再加HBr
- 4如图所示,一个物块A(可看成质点)放在足够长的平板小车B的右端,A、B一起以v0的水平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左滑行。左边有
- 5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盛有质量相等水和煤油加热,则 ______的温度升高得快,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___
- 6【题文】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
-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3|=-3C.D.-32=9
- 8一个长为19cm,宽为18cm的长方形,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成若干个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边长为正整数,那么该长方形最少可分成
-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仲卿母所遣 ②县令遣媒来 B.①君既若见录
- 10将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其相适应的作用,用线连接起来。①细胞壁a.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②细胞膜b.保护和支持③细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