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事隋为太子洗马...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纲抚棺号恸,为瘗讫:完毕B.后勇废,文帝切让:责备
C.歆事王浅,有阙必诤:纷争D.知公直士,卒辅吾儿幸:希望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3分)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期间他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建议下弃城逃跑,并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D.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遭到了太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2)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太子天资如平常人,如果能得到贤能的人辅佐就能从善,如果得到不正派的人诱导就会向恶,哪里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
(2) 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C(诤:直言规劝)
小题2:A(①③⑤四句都能表现李纲是“直士”。第④句主要是表现皇帝能听取意见,知错能改;第⑥句只能表现李纲受倚重,还可侧面表现他有治政才能,与“直士”无关。)
小题3:B(A. “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有误,第一段写他在周任职,没有文字表明他得到肯定和嘉奖;D.“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有误,原文没有信息表明是李纲检举告发的;C.“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辅佐太子”有误,原文“幸卒辅吾儿”意思是“希望您自始至终辅佐我的儿子”。)
小题4:(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中人”、“善”、“不肖”、“导”、“特”各1分,句意1分。(2)这个句子中“陈”、“毅然”、“夺”各1分,句意1分。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2个小题,首先要理解“直士”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李纲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是“直士”。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参考译文
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是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李元吉害怕,扔下军队逃回京城,并州陷落。皇帝发怒,对李纲说:“齐王年龄小,不熟悉政事,因此我派宇文歆和窦诞辅助他。太原,是我大唐王朝兴起的地方,陈兵十万,粟米可支付十年,为什么这么快就丢了?宇文歆建议齐王丢下军队逃跑,我应当在军中杀了他。”李纲说:“齐王有罪过,是窦诞一手造成的。宇文歆侍奉齐王的时间很短,齐王有过失他必定直言规劝。如今幸亏宇文歆这个计策,才使陛下没有失去爱子,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怎么能加罪呢?”第二天,皇帝醒悟过来了,于是释放了宇文歆。
太子建成渐渐开始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进谏不被听从,于是请求退休。皇帝骂道:“你能担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担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叩头说:“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说的话就好像拿石头扔进水里,我敢长期担任尚书郎吗?而且臣侍奉太子,太子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要上交官印。”皇帝道歉说:“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自始至终辅助我的儿子。”于是授予李纲太子少保之职,让他仍旧担任尚书郎、太子詹事。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
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核心考点
试题【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事隋为太子洗马】;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州,迁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
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琼少以勇力闻:著称,闻名
B.其族来归挈:带领,携带
C.蜀人屡寇:贼人,盗匪
D.契丹中原陷:攻破,占领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郭琼有勇力,为官有能耐的一组是( )(3分)
①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②阳城之役,战功居多  ③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                         ④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⑤铢不敢发   ⑥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郭琼曾在契丹任职,后来和自己的族人一起归附宋朝,屡受皇帝重用,有过攻克二十余
座营寨,生擒数百人的显赫战功。
B.郭琼担任北面骑军排阵使时,在阳城之战上立下大功,俘获莫州刺史赵思献给朝廷。
C.平卢节度使刘铢摆设酒宴召请郭琼,想暗地里杀害郭琼,结果反而被郭琼说服。
D.郭琼虽然出自行伍,但他为官以来一直施行仁政,尊敬礼待儒士,乐于坚持行善,是武
臣中的贤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5分)
(2)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江西、浙江。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宁夏旧有五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濂请浚之,溉芜田一千三百余顷。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节选自《明史•金濂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洪武间故事故事:事情,事例
B.西陲晏然晏:安宁
C.请并旌不及额者旌:表彰
D.若概减免,国用何资资:供给,资助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金濂“有才”的一组是
①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②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
④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⑤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⑥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
A.①②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濂早年在奉诣巡察广东时,就表现突出,政绩卓著,后来在巡视江西、浙江时却因捕捉盗贼不力被免职,盗贼被擒获后,又官复原职。
B.金濂在正统元年任宁夏镇守都指挥使时,善于筹划,疏浚淤塞的水渠,并建议激发当地富裕百姓纳粮的积极性,使得边地粮食储备充裕。
C.金濂作为军务参赞随陈懋等讨伐叛贼邓茂七,虽然没有赶上诛灭邓茂七的战事,但在清剿余贼,捉拿伯孙时,却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D.景帝初年下诏免除景泰二年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没有遵旨照办,后来学士江渊向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①,上颇俳优②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蚡。蚡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蚡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襄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③。”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节选自《汉书•严助传》)
【注】①不根持论:不能坚持根本原则。②俳(pái)优:演滑稽戏的艺人。③计最:地方政府上报朝廷的官员考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大臣数诎:驳倒,屈服
B.蚡以为越人攻击相:互相
C.能,何故弃之诚:确实,实在
D.者,阔焉久不闻问间:最近,近来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
B.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C.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
D.不足烦中国往救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严助“贤良”的一组是 (     )2分
①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②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③征伐四夷,开置边郡   ④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⑤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  ⑥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严助在人才选拔中因善于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在当时,严助是特别被皇上看重的贤良人士之一。
B.东方朔、枚皋因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明对照。
C.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会稽之兵渡海作战,击溃闽越之兵。
D.严助向武帝申请回乡做了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备。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身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4分)
答:                                                。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多坟籍坟籍:典籍
B.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之起:起用
C.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访:拜访
D.竟以得罪得罪:获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僧一行“聪明”和“切直”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遂”,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B.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与一行谈论《太玄经》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
C.一行曾直言规劝唐玄宗,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永穆公主出嫁不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
D.皇帝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度数,互相证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5分)
(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①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①邀击:拦击,截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士诚遣舟师海安薄:迫近B.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C.铜锣峡次:停留D.永忠与相比:匹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桥傅城,遂克之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江
B.复与俞通海等七舟载苇荻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C.复旋绕出故止封侯不公
D.民怀其惠,之立祠及杨宪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3分)
(2)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4分)
(3)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