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①,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贼,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会稽太守淳于式袁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界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稳,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注】①棋跱:即“棋峙”,弈棋之交互对峙,所谓处相持之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逊开仓谷以振贫民,督农桑劝:劝勉
B.若逊复式以乱圣听毁:诽谤
C.兼闻病,必益无备相:相互
D.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既:已经
小题2:下列句子中,最能表现陆逊有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②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
③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
④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
⑤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一直是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
B.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山寇惯匪,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
C.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扰地方。陆逊认为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才告他的状。陆逊不但没有对淳于式怀恨在心,而且还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
D.在接替吕蒙的人选问题上,吕蒙认为:从陆逊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还需要观察,才能确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方今英雄棋跱①,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6分)
②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当今英雄各据一方,豺狼一样的人在暗中窥伺,要想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军队不成事(不能成功)。
(2)这确实是厚道的人应该做的事,只不过他人不能做罢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属于文言实虚词的考查,一定要把放回原位中,结合上下句进行分析思考。C.“兼相闻病,必益无备”,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文中指吕蒙。所以,正确选项是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抓住“有才”和最能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把选项中的句子放入原文进行思考是否属于“最能有才”,然后作出判断。②只说明孙权器重陆逊;③表现陆逊胸怀宽广,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所以,正确选项是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作出判定。D项中“还需要观察,才能确定”错误。从原文最后一段“若用之,当令外自韬稳,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可知,D不符合原意。故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属于对文言句子的翻译题,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的关键字词有:“豺狼”“窥望”“克”“宁”“济”“诚”“顾”“长者”。
【参考译文】陆逊,字伯言,吴郡县人。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庐江长大。袁术与陆康有怨仇,将攻打陆康,陆康叫陆逊及家人、亲戚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长几岁,所以在家替陆绩管理家务。
孙权做将军时,陆逊二十一岁,开始在将军府中做官,曾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县令。这个县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以救济贫民,劝勉和督促农桑生产,使百姓蒙受利益。当时,吴、会稽、丹杨三郡很多老百姓因逃避赋役而藏匿起来,陆逊向孙权陈述便国利民的事,请求招募他们。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一直是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士兵,进入深山险地进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
孙权把他的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多次向他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当今英雄各据一方,豺狼一样的人在暗中窥伺,要想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军队不成事。而山寇惯匪,凭据深山险阻之地。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犄锐部分。”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叫他做帐下右部督。适逢丹杨贼帅费栈接受曹公委任,煽动山贼替他做内应,孙权派陆逊讨伐费栈。费栈党羽很多,而带去的兵很少,因此陆逊多树牙旗,各处布置鼓角,晚上潜入山谷间,擂鼓呐喊,向前推进,贼兵即时解散。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扰地方。陆逊后来到京都,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你却推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告我的状。如果我又诋毁他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滋长。”孙权说:“这确是厚道的人应该做的事,只不过他人不能做罢了。”
吕蒙为了麻痹关羽,假托有病回建业,经过芜湖时,陆逊前去看望他,对他说:“关羽同我们边境邻接,您怎么大老远回京都,以后不值得忧虑吗?”吕蒙说:“诚如你所说的,不过我病很重。”陆逊说:“关羽夸耀自己的勇猛气概,欺凌别人,因为以前有大功,心中便骄作放纵,只图北进,而没有怀疑我方,现在又听说你病了,必然更加不作防备。如能出其不意,一定可以生擒关羽,把他制服。你去京师见了主上,应当好生制定计策。”
吕蒙说:“关羽素来勇猛,很难对付,而且已占据荆州,大树恩惠和威信,加乏以往有功劳,胆量气势更盛,现在还不容易打他的主意。”吕蒙到了京师,孙权问:“谁可以接替你?”吕蒙因答说:“陆逊思虑深远,才能足以担负重任,从他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不是关羽所畏忌的,要找接替我的人,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了。如果要任用他,应当让他对外界隐蔽起来,不出头露面,而在暗中观察形势,寻找机会,然后定可以成功。”于是孙权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小题2: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洎牧以谗诛
C.灌夫受辱于居室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将《报任安书》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小题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小题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七代
苏辙
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天下之势,未有可以必成者也,而英雄之士,常因其隙而入于其间,坚忍而不变,是以天下之势遂成而不可解。
自晋以下,天下何其纷纷也。强者不能以相吞,弱者不能以相服,其德不足以相君臣,而其兵不足以相吞灭。天下大乱,离而为南北,北又离而为东西,其君臣又自相篡取而为七代,至于隋而后合而为一。盖其间百有余年之中,其贤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为少矣。然而南不能渡河以有北之民;而北不能过江以侵南之地。岂其百年之间。南无间之足乘,而北无隙之要入哉?盖亦其势之有所不可者也。七代之际,天下尝有变矣。宋取之晋,齐取之宋,梁取之齐,陈取之梁,而周、齐取之后魏。此五衅者,兵交而不解,内乱而无救,其间非小也,而其四邻拱手远望,而莫敢入。盖其取之者,诚有以待之,而不可以乘其仓卒也。尝试论之。姚泓、宋武之际,天下将合之际也。姚兴既死,而秦地大乱。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兵不劳而关中定。此天下之一时也。及夫刘穆之死,关中未安,席不及暖,兵不及,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乱,留孺子孱将,以抗四方强悍之虏,则天下之势已遂去矣。且此惟不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也,则夫天下之势亦随去之而已矣。
嗟夫!使武帝既入关,因而居之,以镇抚其人民,南漕江淮之资,西巴汉之粟,而内因关中之盛,厉兵秣马,以问四方之罪戾。当此之时,天下可以指麾而遂定矣,而何江南之足以蒂芥夫吾心哉!然而其事则不可以不察也,其心将有所取乎晋,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是其心忧惧颠倒,而不见天下之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故夫有可以取天下之势而不顾,以求移其君,而遂失之者,宋武之罪也。
【注】①七代:南北朝时期的七个朝代。②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③刘穆:宋武帝刘裕的左仆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五者,兵交而不解衅:间隙、缝隙。
B.武帝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举:发动,率领。
C.席不及暖,兵不及息:呼吸,叹息。
D.南漕江、淮之资,西巴、汉之栗引:取得,拿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强者不能以相吞,弱者不能以相服②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B.①贤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为少矣②今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C.①及夫刘穆死,关中未安②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D.①是其心忧慎颠倒,面不见天下之势②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没有“因天下之势”的一组是
①天下大乱,离而为南北,北又离为东西
②而其四邻拱手远望,而莫敢入
③而秦地大乱,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
④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乱,留孺子孱将以抗四力强悍之虏
⑤南漕江、淮之资,西引巴、汉之栗,而内因关中之盛
⑥是以其心忧慎颠倒,而不见天下之势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势未有可以必成者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开篇就提出这一观点,开宗明义,观点鲜明,全文紧扣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B.作者认为自晋以来百余年国家没有统一的原因,是各当权者不善于抓住机遇,不敢采取果断行动,一味等靠而错失良机。
C.宋武帝刘裕秦顺利平定中关后,没有判断准形势,采取了错误的举措施,丧失了统一全国的机会,照作者的观点来看,刘裕并非“英雄之士”。
D.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说明宋武帝“见小利”而“大事不成”。边里的“小利”是指控制“江南”,“大事”则指攻取晋而统一天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其百年之间,南无间之足乘,而北无隙之可入哉?(4分)
(2)尝试论之,姚泓、宋武之际,天下将合之际也。(3分)
(3)其心将有所取乎晋,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令来自诣,此罪人也。”连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一》)
【注】旐(zhào):上面画着龟蛇的旗子。②襜褕(chānyú):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逐捕盗贼,督课郡国课:考核
B.收捕,皆伏其辜辜:罪过
C.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纳;采纳
D.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明:通晓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隽不疑谙于“刚柔之道”的一组是(3分)
①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    ②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③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④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
⑤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史收缚          ⑥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隽不疑拜见暴胜之时,举止高雅从容,谈吐不凡,使暴胜之深感敬佩,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
B.隽不疑做京兆尹时,审理属县案件多有平反,这也与他的母亲有关。囚犯中如果没有能够被释放的,他的母亲就会很生气,并因此不吃饭。
C.因为卫太子获罪于先帝,逃跑在外而不接受死刑,而如今才来到皇城自首,所以隽不疑认为他有罪,命人当场拘捕。
D.隽不疑处理大事的才能在朝廷中很受官员们的钦佩,官员们都觉得赶不上他,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隽不疑,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明下,以备非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