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2分)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2分)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州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兵万人以行。汝中柏方用事,阴阻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县,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奇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普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诣:拜见
B.命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权:暂时代理
C.由是诸将普功疾:嫉妒
D.创堕马被:恰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3分) (    )
A.普将略称舟遥遥轻飏
B.汝中柏方用事觉今是昨非
C.遂贼所蹂践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之虏矣
D.欲收先入功风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 (    )
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④⑤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高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请求。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5分)
(2) 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
(1)石普冲在士卒前面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
(2)(石普)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被:遭到,受到,遭受 在《项羽之死》“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中“被”意思相同。
小题2:
试题分析:C都为介词,“被”A项前一个“以”介词,凭借;后一个“以”连词,相当“而”,连接修饰关系的词语。B项前一个“而”是转折连词,但是;后一个“而”是并列连词。D项前一个“之”是助词 的,后一个“之”助词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筛选能体现石普“将略”事迹。①写的是石普因功受赏 ④写的是取得胜利的结果,并不是将略。⑥写的是总兵所为
小题4:
试题分析:原文“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兵万人以行”说明,丞相只是同意了石普请战的要求,并没有给予步兵三万。而是让他“招募义兵万人出征”
小题5:
试题分析:(1)句中关键词“先”:在……前面,“蹑”:追踪。“走”:逃跑。(2)句中关键词“为……所”表被动,“斫”:砍;句中没有主语,根据语境翻译时应该补充主语“石普”。
参考译文: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贼兴起,朝廷正当用兵之际,石普以有大将谋略著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曾推荐他,适逢丞相脱脱讨伐徐州,就让石普随从出行。徐州平定后记录战功,石普升任兵部主事,不久又升为枢密院都事,随从枢密院官镇守淮安。
这时高士诚占据高邮,石普拜见丞相,面陈破贼的计策,并说:“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丞相赏识他的豪壮,命令他临时负责山东义兵万户府事务,招募义兵万人出征。而当时汝中柏正当权,暗中阻挠,减少他一半军队。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行军到达范水寨,天还未黑,石普命令军中准备食物,夜漏三刻,下令士兵口含小木棍急行军去宝应,营地中仍和平常一样打更鼓。到达宝应县后,随即登城,在城上树起旗帜来,贼兵大惊溃退,石普于是安抚城中百姓。由此诸将嫉妒石普的功劳。石普从水陆两路进兵,乘胜攻下十几个寨子,斩杀贼兵数百人。快要抵达高邮城时,分兵三队:一队奔赴城东,准备水战;一队作为奇兵,防备后方;一队由石普自己率领,攻打北门。石普遭遇贼兵,与贼兵战斗,贼兵抵挡不住,逃入城中。石普冲在士卒前面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可是援军看着他们交战,按兵不动,又害怕石普成功。总兵派遣蒙古骑兵一千人,冲到石普军前面,想抢到先进城的功劳。而贼兵拼死守卫,蒙古军惧怕,即奔驰而回,石普阻止不住,于是被贼兵所蹂躏践踏,大多坠落水中。
石普军队军阵大乱,贼兵乘机进攻。石普招集残兵,血战很久,他拿着剑大声呼叫道:“大丈夫应当为国而死,有不前进的,斩!”奋力搏斗,一直冲入贼兵阵地,跟随的只有三十人。到太阳偏西,援兵断绝,受伤落马,又步行交战几个回合,贼兵到的更多了,贼寇指着他说:“这一定是头目,不可让他跑掉,要活捉他。”石普叱骂道:“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贼众一齐用枪刺石普,石普和跟从的人都奋力而战,全部战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2分)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困厄之士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怨恨讽刺
C.辄于有司,困于州县抑郁
D.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父老长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不是“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原因的一项是
A.诗人少达而多穷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C.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愈穷则愈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所写的东西中诗歌特别多,这是因为他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自己的不得志。
B.王文康公看到梅圣俞的诗作,深为叹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C.梅圣俞写出了许多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十分壮伟。
D.我曾酷爱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将它依序收集保存起来。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2)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4分)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来文端公传
袁枚
公名来保,满洲人,字学圃。年十三,为圣祖御前侍卫。举止端凝,容貌眉目如画,圣祖呼为“人样子”。善骑射弋猎,而被服造次必于儒者。仕于朝七十余年,其语默动静及所跪立处,与幼年初入内廷不差尺寸。
理邸在东宫,再获谴,左右近臣以不能导王于善,多诛窜者。公独持正不阿,竟得无罪。仁庙升遐①,公奉祠景陵七年,蔬食菜羹淡如也。乾隆元年,上召为工部尚书兼内府总管。时方议叙水利营田官,公不可,曰;“所谓议叙者,为其开水利于北方,故奖劝之。若收其所营之田而议叙之,是利之也。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人嗤公迂阔,公亦淡然。寻迁刑部尚书。圆明园大内被窃,获系内监,法司审拟充军。上面谕曰:“盗朕卧榻前物,岂可与寻常窃盗比?可赴部再议。”公出,仍照原议复奏。上大怒,曰:“汝故违朕旨。”叱之出。公曰:“本朝祖宗定律,窃盗赃满贯才死。此未至满贯而杀之,是律不足信也。陛下既付司法,臣愚但知执法,不敢任意为轻重。”上滋不悦,命内府毙内监于杖下,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公强起视事,旋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领侍卫内大臣。
乾隆十九年,王师征伊犁,将军舒赫德以路远粮尽,致误军机,上封刀遣内使斩之。首相傅文忠公泣救不得;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舒某罪宜宽,娓娓千言。上怒解:“旨去已二日矣,奈何?”公曰:“但求皇上赐赦诏,臣能追之。”出,唤其子某曰:“汝即上马往宣圣旨,如救不得舒某,不必归来见我。”其子素骁勇且孝,一昼夜行八百里,竟收回成命而归。傅文忠公叹曰:“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然非平素公忠见信于主上,何能如是?”
公尤长于相马。尝与史铁崖相国同坐政事堂,闻墙外马行声,曰:“此良马也,白身而黑蹄。”史公曰:“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兼知其色,则吾不信。”遣人视之,果如公言,乃叹曰:“公前身是伯乐耶?”公笑而不答。
(节选自袁枚《文学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来文端公传》)
注:①升遐,指帝王的死。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诛窜者窜:流放,放逐。
B.故奖劝之劝:劝告,规劝。
C.强起视事视事:工作,办公。
D.排宫门入排:推开,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来文端公言行“持正不阿,有儒者之仁”的一组是(3分)
①蔬食菜羹淡如也   ②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
③公出,仍照原议复奏   ④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
⑤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   ⑥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文端公从十三岁起就担任圣祖御前侍卫,其言谈举止端庄持重,圣祖亲切的呼他为“人样子”,仕朝七十年如一日。
B.圣祖去世后,来文端公奉祠景陵七年,在这七年中间,他清心寡欲,蔬食菜羹,日子过得恬淡清静。
C.内监盗窃圆明园大内财物被依法判处极刑,来文端公认为量刑过重,抗旨不从,皇上只得命令内府将盗贼打死。
D.来文端公是三朝老臣,深受皇上信任。他行事公正,爱惜人才,曾经将因误了军机而被命处死刑的舒赫德从皇上刀下救出。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遽引疾,具疏通政司乞退                                       
(2)然非平素公忠见信于主上,何能如是
(3)闻声知良,容或有之,若隔墙兼知其色,则吾不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山 魈
[南朝·齐]祖冲之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簖。旦往视之,见一材头,长二尺许,在簖中而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
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日实入水破君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请乞放,王回顾不应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积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
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
(选自《述异记》)
【注】 ①山魈(xiāo):一种猿猴。②穷渎(dú):小沟渠。③簖(duàn):插在沟渠中用来拦捕鱼蟹的竹围栏。④材头:木头,木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见材头变成一物向:原先
B.日实入水破君蟹簖比:最近
C.此物转请乞放顿:顿时
D.家转近去:距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山魈奸诈的一组是(3分)(   )
①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   ②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   ③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 
④我乃山神,当相佑助     ⑤频问不已,王遂不答     ⑥后寂然无复异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魈为了偷吃河蟹,毫不顾惜地把王某辛苦做成的蟹簖弄裂,弄裂后还要幻变成一段木头留在簖中,造成是上游冲下来的一段木头把蟹簖撞裂,以致于蟹全部逃走了的假象,以此来捉弄王某。
B.开始王某不以为意,后来有所察觉,最后开始怀疑了: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放在岸上的木头怎么会自己长腿反复撞入蟹簖中呢?于是,他把木材带回家准备烧掉,这样一来,山魈弄巧成拙,现出了原形。
C.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接着以佑助其捕蟹来诱骗王某,最后频频问王某的姓名想设计加害王某,幸亏王某知道山魈的鬼蜮伎俩,最终将它烧成灰烬。
D.文中的山魈是世上恶人的写照,自己非但不劳而获,还要欺骗愚弄、甚至设计陷害他人,但恶有恶报,山魈被王某积火焚烧,“后寂然无复异”,曲折地表达了人们除恶务尽的愿望。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3分)
(2)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3分)
(3)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③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②髡钳: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钳,刑具。  ③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置币单于(赠送礼物)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召不应(屡次)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死(应当)臣尝有罪,计欲亡赵走燕(私下)
B.固请,召有司图(审察、察看)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责备)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秦贪,其强(凭借,依仗)
C.因下霑衿(眼泪) 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退几步)
公车特征拜郎中,迁为太史令(再次)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
D.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 左右欲相如(杀)
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一起) 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3分)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⑥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②④⑥B.①③④C.③⑤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3分)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3分)
(3)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3分)
小题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锜传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锜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以兵驻清河口。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节,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果盟来侵败:毁坏
B.锜于城下设伏豫:预先
C.与龙虎大王合兵城薄:逼近
D.锜使善者凿沉其舟没:淹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够体现刘锜“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②有城可守,奈何弃之
③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  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
⑤林中伏发,大败之       ⑥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音洪亮;因父亲而受到高宗的召见和任用;与夏交战时屡次获胜,夏人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说:“刘都护来了!”
B.金主完颜亮问手下南宋将领中有谁比自己更厉害的,并逐一列举名字,手下随他叫出的名字立即回应,叫到刘锜名字的时候,却无人应答。  
C.刘锜坚决反对不抵抗金兵。他将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官署,在门口堆起柴薪,并告诫守卫一旦城池失守就点火,以免家眷落入敌手而遭羞辱。
D.刘锜担任潭州知府时,下令堵住江陵县东黄潭被挖开的地方,治理了荆州和衡州一带的洪涝,使几千户流落在外的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3分)
(2)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3分)
(3)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