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行事务 |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外交使节 |
A.是寡人之过也将以有为也 |
B.吾其还也其皆出于此乎 |
C.不阙秦,将焉取之吴之民方痛心焉 |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小题4: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第三自然段,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译: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小题4:①亡郑利晋而阙秦,存郑利秦;②晋国忘恩负义,不可共事;③晋贪得无厌,下一步将会侵损秦国的土地。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是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可知C.执事:执行事务的人。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也”“其”“焉”“使”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A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B语气词,表商量,还是;副词,表揣测,大概。C疑问代词,哪里;代词,他。D副词,于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词和句式:“以为”“东道主”“行李”“共”等。
小题4:
试题分析:烛之武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办法。一开始,烛之武使秦伯认为烛之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这就引起秦伯对烛之武的好感,愿意听烛之武把话说完,这就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围,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出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总之,第一步:向秦伯示弱,避其锐气;第二步是说明攻郑对秦无益;第三步:说明舍郑对秦国有利;第四步是说明真正获利的是晋国,一旦晋国强大,对秦国也不利。
【参考译文】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道谢 |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
A.图穷而匕首见 |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
B.又前而为歌 |
C.皆白衣冠以送之 |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感谢 |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③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 | B.①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
C.三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覆: 埋伏 |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羁縻: 笼络 |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御:治理 |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纠:纠正 |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 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 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 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 |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
(1)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5分)
(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分)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为何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进去 |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特意 |
C.窃为大王不取也为:替 |
D.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后续者 |
A.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 |
C.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
D.①因招樊哙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了项羽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
最新试题
- 1△ABC中,A、B、C对应边分别为a、b、c.若a=x,b=2,B=45°,且此三角形有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为 [
- 2His glasses, _____he was like a blind man, were broken.
-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求善贾而沽诸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B.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岁不我与C.
- 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物种灭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剧了物种灭绝B.人类活动的工业污染和生态
- 5《易传》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 6从地球仪和卫星图片上看,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 ]A.人类和生物的分布 B.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C.河流和湖泊的
- 7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
- 8地球上面积最小的洲是[ ]A、南极洲 B、欧洲 C、大洋州 D、南美洲
- 9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 = 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 = CE.
- 10“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话说明 ( )A.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B.挫折会让所有人一蹶不振C.挫折越多越好D.人
热门考点
- 1吴某认为:“只要他人侵犯了我的合法权益,就一定要到法院去告他。”这种观点[ ]A.是法律意识很强的表现B.是维权
-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消声匿迹 翻来覆去 墨守成规 脑羞成怒B.出奇制胜 世外桃园 不可名状
- 3明清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是描写才子佳人的故事B.都具有反封建思想C.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D.都
- 4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
- 5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120°,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 )A.2倍B.3倍C.12D.13
- 6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时,声呐发出信号3秒后接收到反射回的信号,问此处离海底有多深?(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 712mL浓度为0.1mol·L-1Na2SO4溶液,恰好与40mL浓度为0.01 mol·L-1K2Cr2O7溶液完全反
- 8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cotton in history is _____ pa
- 9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保存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10若,则f(3)=[ ]A.3 B.1 C.2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