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文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时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名以刺客除贼,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帝称善。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参军王深以勖是会从甥,少长舅氏,劝帝斥出之。帝不纳,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启“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及蜀中乱,赖瓘以济。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
(选自《晋书·荀勖传》卷三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勖于舅氏依:依照。
B.此儿当其曾祖及:赶得上。
C.勖独赴临:前往。
D.干以状白:禀告。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荀勖有见识的一组是(3分)
①遂博学,达于从政
②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
③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
④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
⑤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
⑥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
①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勖幼年聪慧,长大后敢作敢为。他十几岁便能写文章,受到太傅钟繇的赞赏;大将军曹爽被***后,荀勖的表现与其他门生故吏不同。
B.荀勖遇事清醒,敢于直谏。在处理孙佑一事上,他按照法律把孙佑免为庶人;在对待路遗请求入蜀行刺一事上,他劝文帝不要这样做。
C.荀勖深受文帝的信任。钟会在蜀中谋反,主簿郭奕、参军王深认为荀勖幼年时在钟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斥出去,文帝待之如初。
D.荀勖文章写得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使者出使东吴,文帝选用荀勖所写的给孙皓的文书,结果孙皓愿和亲通好,文帝对荀勖大加赞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
(2)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荀勖)考查他们的才能高低,对那些不熟悉法令条例,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处理事务的人,立即打发走。译出大意给2分;“核”(考查,考核)、“暗”(不熟悉,不明白)、“决疑”(解决疑难问题)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荀勖)有才气和文思,能探测到国君隐微的旨意,不冒犯主上的尊严而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宠幸与禄位。译出大意给2分;“探”(探测,探寻)、“犯颜”(冒犯主上的尊严)、“全”(保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依:依托,依靠。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A对应的原文“父早亡。勖依于舅氏”译为“依照”不通顺,应为“依靠”。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荀勖”性格特征是“有见识”, ①是表现荀勖有学识有才能的;⑤是说荀勖受到朝廷重用的;⑥此句说的是荀勖的前辈荀攸(字公达),不是荀勖。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说“他按照法律把孙佑免为庶人”错误,从原文中看,荀勖只是建议“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将孙佑免为庶人的应是晋文帝司马昭。选项人物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核——考查,暗——不熟悉,决疑——解决疑难问题。(2)探——探测,犯颜——冒犯主上的尊严,全——保全。
【参考译文】
荀勖字公曾,颍川郡颍阴县人,是汉朝司空荀爽的曾孙。父亲早年去世。荀勖寄托在舅父家里。幼年聪慧早熟,十几岁便能写文章。从外祖父魏太傅钟繇说:“这个孩子将来会赶上他曾祖父。”长大后学识渊博,有从政的本领。在魏国做官,被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曹爽被***,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前去收尸办丧事,荀勖独自前往(去处理丧事),其他人才敢跟着去。提升为廷尉正,参与晋文帝(司马昭)大将军府军事谋划。
高贵乡公曹髦想要发动政变时,大将军掾属孙佐等守阊阖门。晋文帝的弟弟安阳侯司马干听说发生兵变,要进阊阖门,孙佑对司马干说:“还没有人进这个门,可从东掖门进去。”等司马干到达后,文帝说他来得太晚了,司马干将来迟的原因禀告文帝,文帝欲将孙佑处以灭族之罪。荀勖进谏说:“孙佑不让安阳侯进门,确实应深受责备。然而事情的情节有轻有重,用刑轻重不能以喜怒为转移。”于是只免孙佑为庶人。当时王室的骑兵中有个叫路遗的人请求作为刺客入蜀行刺,荀勖对文帝说:“明公您以至公之道治理天下,应举正义之师来讨伐叛贼,名义上用行刺的办法去除贼,这就不是所说的以礼法对待天下的人,以德行来使远人臣服啊。”文帝认为这个意见很好。
等到钟会在蜀中谋反,没有得到确实消息,而外人先来报告。文帝平素待钟会很好,不相信他会谋反。荀勖说:“钟会虽然受了您的恩惠,然此人不能看作是得恩而思义的人,不能不早作戒备。”文帝立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认为荀勖是钟会的从外甥,幼年在舅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出去。文帝不听,并且使荀勖与自己同车陪坐,像原来一样对待他。在此之前,荀勖进言:“伐蜀应以卫瓘为监军。”等到蜀中发生钟会叛乱,有赖于卫瓘才得平息。钟会叛乱被平定后,回到洛阳,荀勖与裴秀、羊祜共管国家机密。当时将要派使者出使东吴,让当时让文士草拟与孙皓的文书,文帝选用了荀勖所写的文书。孙皓接书后答复愿意和睦通好,文帝对荀勖说:“君以前写的文书使吴顺服,真是胜过十万大军啊!”
荀勖长期在中书之位,专管机密之事。任尚书令时,考试令史以下官吏,考查他们的才能高低,那些不熟悉法令条例,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处理事务的人,立即打发走。晋武帝曾对荀勖说:“魏武帝说:‘荀文若提拔善者,不提拔起来不休止;荀公达斥逐恶人,不赶走他们不罢休。’两位贤君的美德,希望您兼而有之。”在职月余,因母丧上缴印绶辞职,武帝不许,派常侍周恢传达旨意,荀勖这才奉诏履行职责。荀勖长时期掌管机密工作,有才气和文思,能探测到国君隐微的旨意,不冒犯主上的尊严而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宠幸与禄位。太康十年去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秦太虚书
苏轼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又承见,中间得疾不轻喻:开导
B.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估量
C.吾事岂不既矣乎济:成功
D.岁晚苦寒,万万自重惟:希望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3 分)
①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 ②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③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④至时别作经画
⑤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⑥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
B.苏轼向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到那里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书方士所说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关心备至。
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
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他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4分)
②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3分)
③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3 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见梁惠王      见:谒见,拜见。
B.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弑:***害。(专指臣***君,下***上)。
C.不夺不餍餍:满足。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留。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鸡鸣而起
A.不远千里而来B.亦有仁义而已矣
C.苟为后义而先利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孟子观点相近的一项是 (  )(3分)
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C.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二)课外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①羖:公羊。②累绁:用绳索捆绑。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诫其嗣懿子曰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辟:偏辟。
D.孔子遂行,反乎鲁反:返回。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B.
C.D.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喜欢礼仪,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等等的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小题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人亦忧其忧。(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两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寿之志三国也,纪 魏 而 传 吴 蜀 夫 三 国 鼎 立 称 帝 魏 之 不 能 有 吴 蜀 犹 吴 蜀 之 不 能 有 魏 也 寿 独 以 帝 当 魏 而 以 臣 视 吴 蜀 吴 蜀 于 魏 何 有 而 然 哉 此 寿 之 失 也。噫!固讥迁失,而固亦未为得;晔讥固失,而晔益甚,至寿复尔。史之才诚难矣!后之史宜以是为鉴,无徒讥之也。
(节选自苏洵《史论》)
小题2: 除了司马迁、班固,请写出文段中提及的另外两位史学家的姓名。(2分)
小题3: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苏洵的史评结论。(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师丹字仲公,琅琊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元帝末,为博士。建始中出为东平王太傅。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丹论议深博、廉正守道,征入为丞相司直。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领尚书事,遂代王莽为大司马。
初,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衷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丹议独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渐不合上意。
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①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朝臣,皆对日:“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
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成、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上贬成、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
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可谓社稷之臣矣。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封事: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事匡衡治:研习
B.车马衣服宜皆皇之意称:称赞
C.以此贬黜,恐不众心厌:使……心服
D.非所以有德报厥功也章:表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天下一统,称亡秦以为比喻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死有余责
B.①今钱易之,民以故贫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关内侯师丹端诚国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②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师丹“忠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
②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③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
④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
⑤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
⑥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丹曾以匡衡为师,出任过东平王太傅。后因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的推荐人京做了丞相司直。
B.师丹曾与王莽一起先后反对过高昌侯董宏上书尊称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的建议与郎中令泠褒等人的上书。
C.师丹曾经因属下私自写下奏章草稿被廷尉以大不敬罪弹劾。后为之申辩的两名给事中被降级,师丹被免职。
D.师丹在汉平帝即位后被赐爵关内侯.享食原来的封邑。后来,太皇太后认为师丹忠诚国家,封他为义阳侯。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3分)
(2)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4分)
(3)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明 察
[明]冯梦龙
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贤奸,有不灼然乎?盖非明不能察,非察不显明。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单县有田作,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
张昺以进士知铅山县。有卖薪者,性嗜鳝。一日自市归,饥甚,妻烹鳝以进,恣之,腹痛而死。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械系逾年,公始至,阅其牍,疑中鳝毒。召渔者捕鳝得数百斤,悉置水瓮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数之得七。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因出死囚与食,才下咽,便称腹痛,俄仆地死。妇冤遂白。
  《神政记》载此事,谓公受神教而然,说颇诞。察狱者自宜留心,何待取决于冥冥哉!
——《智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人之忠贤奸,有不灼然乎倭:奸诈、奸邪
B.鱼汤米饭,自荆林度:经过、路过
C.之,无他故鞫:审问、审讯

20080801

D.阅其,疑中鳝毒牍:医药书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明察”之方法的一组是(  )
① 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           ② 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③ 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     ④ 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⑤ 察狱者自宜留心                 ⑥ 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农夫就死了。妇人的公婆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屈打成招,被处决后,上天很久没有下雨。
B.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数年后才回家,妻子***了老母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于是公婆向太守告发儿媳妇。姚公审查之后,才使冤狱昭雪。
C.张昺任职铅山县时,曾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大吃鳝鱼后腹痛而死;保长说是卖柴人的妻子毒死丈夫。张昺受神仙指引很快破了案。
D.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4分)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人,计之至密者也。(3分)
(3)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