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丁 前 溪蒲松龄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 。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丁 前 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 。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仆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栗,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其家            止:让····停留
B.谓其意在得          直:通“值”,即钱
C.丁益之            异:奇特
D.设筵款            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杨家主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杨妻“尽心助人”和丁前溪“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A.慕郭解之为           强付少年持入
B.适娘子撤屋上茅耳        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
D.妻漫劝诣丁,从之        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3分)
(2)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3分)
(3)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栗,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4分)
小题5:
用/为下文断句。(3分)
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2)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3)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
小题5: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异”后面有“之”译为“奇特”解释不通,应为意动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杨妻”特征是“尽心助人”和丁前溪“知恩图报”的一组,A两句均写丁前溪;C后一句不能表明丁前溪知恩图报;D前一句不能表现杨妻尽心助人。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重情”的说法无依据;“施恩不图报”的说法错误,从后文杨求助于丁前溪可看出。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惟——只是,日——每天,升斗——少量的生活用品。(2)无——无须,经纪——安排,幸——希望,舒意——放宽心,资斧——解决盘缠。(3)若——您,赍——送来,云——说。
小题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申言始忆之(承接)踩履而出(承接)揖客入(承接)见其衣敝踵决(并列)居之温室(并列)设筵相款(并列)宠礼异常。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囤有很多钱谷,是个喜好交游、豪爽重义的人,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察访他(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做官)逃离了(家乡),到安丘时遇到大雨。(他)在旅馆避雨。雨到中午还没停止。有一年轻人出来,给他提供了丰厚的食物。一会儿夜幕降临,(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伺侯得非常周到。(丁)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我家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第二天雨仍然下个不停,(年轻人)给(丁)的供给丝毫不懈怠。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干草湿漉漉的,看起来极杂乱。丁前溪对此很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用来喂养牲畜,(这是)刚刚娘子拆掉屋上的茅草(来喂养您的马匹)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以为他的意图是想得到他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丁)硬要给钱让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并)说:“娘子说了,我们并非以此(开旅馆)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能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几年后)正遇上灾荒饥年,杨氏(处境)非常困顿,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随意劝他去投靠丁前溪,杨氏听从了她妻子的话。来到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氏)再三说起(以前的事)后(丁)才记起来。(丁前溪)连鞋也来不及提上就跑出欢迎,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休息),又置办酒宴款待他,恩惠礼节超出一般。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说:“(我心存)顾虑不敢隐瞒,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令仆人招来一些博徒,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金,于是就送他回家。
回家见到妻子,(他的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旁边侍候。杨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又送来一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唯独杨氏的妻子吗?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回报的,难道还称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丁 前 溪蒲松龄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 。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义 田 记
【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赢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胔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养群族之人济:救助
B.而力未者二十年逮:达到
C.世之三公位,享万锺禄都:京城
D.独其义高:推崇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择族之长贤者主其计少强者不可保
B.承其志,如公存也。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C.其所入,给其所聚覆武其上,蹈其背出血。
D.贤平仲袜材当萃子矣
小题3:全都能表现作者“高其(范文正公)义”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②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③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④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⑤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⑥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正公在没有显贵发达时就有了施与贫者贤者的愿望,但很多年后才真正付诸实践;他的后世子孙也继承了他的志向,继续经营义田。
B.作者认为范文正公和晏平仲都“好施与”,而范文正公在“义”和“规模远举”的方面都超过了晏平仲。
C.在如何彰显君主恩赐的问题上,桓子和晏子有争执,而作者认为两个人的观点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D.作者抨击了那些只顾自己享乐、不知体恤他人的高官,并以此反衬出范文正公的高德义行。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3分)
(2)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3分)
(3) 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须贾以为睢以国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胁。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范睢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睢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范睢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睢拜,王亦拜。范睢曰:“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王南攻楚,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用,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睢为客卿。          (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卷,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贾以为睢以国事告齐也阴:秘密
B.范睢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佯:假装
C.而所愿陈者皆君之事匡:辅助
D.王若用,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霸:霸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效愚忠未知王之心也弃甲曳兵
B.形势不能有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C.秦国之大,士卒之勇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苟可以少有补秦而死归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齐起初听信须贾的话,打断范睢肋骨,将范睢卷进竹席放到厕所里,酒醉后答应看守扔掉席中死人的请求,后来得知范睢逃脱,又派人去寻找范睢。
B.出使魏国的秦国谒者王稽秘密地带范睢上车一起回国,推荐给秦王,范睢见秦王来了,故意说秦国没有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以此来引起秦王注意。
C.范睢面对秦王问计,为抬高自己身价,一开始故意含含糊糊地三问不答,后来又只说
外事不提内政,在秦王再三请求之下,他才对秦王纵论天下大势。
D.范睢认为穰侯越过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刚、寿两地不是好计策,他建议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取中原之地来控制天下枢纽,从而完成称霸大业。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3分)
                                                                                    
(2)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4分)
                                                                                       
(3)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X3=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其为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小题2: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
小题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句: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14分)
盛彦师者,宋州虞城人。大业中,为澄城长。义师至汾阴,率宾客千余人河上谒,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从平京城。俄与史万宝镇宜阳以拒东寇。
及李密之叛,将出山南,史万宝惧密威名,不敢拒,谓彦师曰:“李密,骁贼也,又辅以王伯当,决策而叛,其下兵士思欲东归,若非计出万全,则不为也。兵在死地,殆不可。”彦师笑曰:“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万宝曰:“计将安出?”对曰:“军法尚诈,不可为公说。”便领众逾熊耳山南,傍道而止,令弓弩者夹路高,刀楯者伏溪谷。令曰:“待贼半渡,一时齐发,弓弩据高纵射,刀楯即乱出薄之。”或问之曰:“闻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彦师曰:“密声言往洛,实走襄城就张善相耳,必当出人不意。若贼入谷口,我自后追之,山路险隘,无所展力,一夫殿后,必不能制。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
李密既度陕州,以为余不足虑,遂拥众徐行,果逾山南渡。彦师击之,密众首尾断绝,不得相救,遂斩李密,追擒伯当。以功封葛国公,拜武卫将军,仍镇熊州。
太宗讨王世充,遣彦师与万宝军于伊阙,绝其山南之路。贼平,除宋州总管。初,彦师之入关也,王世充以其将陈宝遇为宋州刺史,处其家不以礼,及此,彦师事***之。平生所恶数十家亦皆***之。州中震骇,重足立。会徐圆朗反,彦师为安抚大使,因战,遂没于贼。圆朗礼厚之,令彦师作书报其弟,令举城降己。彦师为书曰:“被贼所擒,为臣不忠,誓之以死。汝宜善侍老母,勿以吾为念。”圆朗初色动,而彦师自若,圆朗乃笑曰:“盛将军乃有壮节,不可***也。”待之如旧。贼平,彦师竟以罪赐死。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九》,有改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率宾客千余人河上谒      济:              
(2)兵在死地,殆不可当        当:              
(3)令弓弩者夹路高          乘: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可为公说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刀楯者伏溪谷虎兕出
C.彦师事***之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D.重足立项王按剑跽曰:“客何为者?”
小题3: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盛彦师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3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3分)
译文:                                                                 
(2)贼平,除宋州总管。(2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