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A.纰漏/脱坯罢黜/拙劣泥淖/船棹 |
B.纳闷/木讷模型/模样削面/剥削 |
C.逾越/郁闷揪心/啾唧编撰/编纂 |
D.拗口/执拗连累/劳累地壳/甲壳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习惯误读字。A. pī,chù/zhuō,nào/zhào;B. nà/nè,mó/mú,xiāo/xuē;C.yú/yù,jiū,zhuàn/zuǎn;D.ào/niù,lěi/lèi,qiào。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纰漏/脱坯罢黜/拙劣泥淖/船棹B.纳闷/木讷模型/模样削面/剥削C.逾越/郁闷揪心/啾唧编撰/编纂D.】;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拥趸/打盹 梁山泊/淡泊明志 屏障/敛声屏气 |
B.鹬蚌/鬻爵独角戏/钩心斗角奢靡/所向披靡 |
C.杂沓/挞伐血淋淋/呕心沥血牵强/强词夺理 |
D.殷红/氤氲练习簿/日薄西山觐见/场面劲爆 |
A.迤逦/旖旎 稍息/口哨称颂/瞋目而视彭蠡/管窥蠡测 |
B.瓶颈/脖颈拘泥/昵称训诂/沽名钓誉倔强/倔头倔脑 |
C.殉情/徇情觊觎/社稷锋镝/嫡传弟子泄露/公开露面 |
D.中听/中肯庵堂/谙习弹劾/言简意赅躯壳/乌龟壳儿 |
A.投奔/疲于奔命复辟/鞭辟入里参拜/功过参半史乘/乘风破浪 |
B.剥皮/生吞活剥艾叶/自怨自艾暴躁/一曝十寒刻薄/厚此薄彼 |
C.裨益/稗官野史谙熟/万马齐喑炮制/枹鼓相应泥淖/绰绰有余 |
D.强拆/天寒地坼皎洁/庸中佼佼通缉/开门揖盗撩拨/烟熏火燎 |
A.提携/提防 勒索/悬崖勒马 曲高和寡/和衷共济 |
B.拾荒/拾级地壳/金蝉脱壳瑕瑜互见/图穷匕见 |
C.伺候/伺机粮囤/囤积居奇崭露头角/抛头露面 |
D.圈阅/圈养塞车/闭目塞听一声不吭/引吭高歌 |
A.龟裂(jūn) 莞尔一笑(wǎn) 栏楯 (shǔn) 濒临(bīn) |
B.愠色(yùn) 悄无声息(qiǎo) 作坊 (zuò) 晤面(wù) |
C.筵席(yán) 岁在癸丑(kuí) 骄横 (hènɡ) 掺和(chān) |
D.蓬蒿 (hāo) 长歌当哭 (dàng) 乳媪(yùn) 凝眸(móu) |
最新试题
- 1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A.云南B.西藏C.内蒙古D.新疆
- 2当我们到西南山区旅游时,看不到的是:A.村庄坐落在广阔的平原上B.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驶C.山坡上开辟出层层的梯田D.峡
-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孟子见梁襄王——风吹草低见牛羊B.不嗜***人者能一之——六王毕,四海一
- 4如图,∠A=70°,O是AB上一点,直线OD与AB所夹角∠BOD=82°,要使OD∥AC,直线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至少
- 5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问题。(9分)小题1:③、⑤两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 ,理由是 ;
- 6设P(x,y)是函数y=(x>0)图象上的点x+y的最小值为[ ]A.2B.2C.4D.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
- 8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8g重水所含质子总数为9NAB.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
- 9两个同学正在讨论明朝科举制,你认为哪些观点是 正确的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
- 10血液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它含较多的A.血红蛋白B.白细胞C.养料D.二氧化碳
热门考点
- 1已知且在第三象限,则( )A.B.C.D.
- 2在括号中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不谙世故( ) ②凄怆( ) ③邂( )逅( ) ④尴( )尬(
- 3有一个细胞,内部的染色体数为16条,该细胞经过两次分裂产生4个新细胞。问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多少
- 4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A.吸附B.沉淀C.过滤D.蒸馏
- 5已知与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1)求的值;(2)若点,则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
- 6设A={1,4,2x},B={1,x2},若B⊆A,则x=( )A.0B.-2C.0或-2D.0或±2
- 7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A.赤壁之战B.淝水
- 8已知圆的圆心在点,点,求;(1)过点的圆的切线方程;(2)点是坐标原点,连结,,求的面积.
- 9(13分)已知在四棱锥P一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1,AB=2,E、F分别是AB
- 10The stone under her feet rolled; and as she was i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