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牛顿认为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 |
B.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
C.笛卡尔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D.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物体将下落的同样快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的加速度和其合力成正比,A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下落的快,B错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物体将下落的同样快,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对于物理学史,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多积累,多记忆,多区分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认为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B.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C.笛卡尔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主要考察你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米 | B.千克 | C.秒 | D.牛顿 |
A.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D.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
最新试题
- 1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B.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
- 2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电解水时,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1﹕2
- 3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
- 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说,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节
- 5下图是一个遥控电动小车在水平直轨道上运动的v-t图象,图中2s~10s时间段的图象为曲线,其余时间段均为直线.已知小车运
- 6化简:1-x+yx-3y÷x2-y2x2-6xy+9y2=______.
- 7下列四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西部的制造业、旅游业和畜牧业均发达;他们称森林为“绿色金子”。B、日本为发达
- 8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小丽在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时,构建了下边知识网络
- 9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B(0,3),抛物线的顶点为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向下平移k
- 10图5为某地区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小题1:该地区最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山崩B.泥石流C.滑坡D.岩层错动小
热门考点
- 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6V,内阻为0.6Ω,R1=6Ω,R2=2.4Ω,R3=3Ω.试求:(1)当S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
- 2通常没有授粉的花不能发育成果实,因为有了花粉带来的生长素才可以使花不致脱落而继续发育,并刺激子房(或花托)发育,保证果实
- 314._______on May 12,2008, Wenchuan county has taken on dynam
- 4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贤亮说:“所谓和谐,‘和’是‘禾’字旁边一个‘口’字,意味着人人都有饭吃,‘谐’是‘言’字旁边一个‘
- 5按要求完成句子。1. What other things did you do on your day off? ( 变
- 6若数列{an} 满足an+1 2an 2=p(p为正常数,n∈N*),则称{an} 为等方比数列.甲:数列{an} 是等
- 7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①2 个铝离子________ ②3 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 ③4 个甲烷分子_______
- 8“女高音歌唱家”和“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可能
- 9某商场举行购物抽奖促销活动,规定每位顾客从装有编号为0,1,2,3四个相同小球的抽奖箱中,每次取出一球记下编号后放回,连
- 10We _____ into five groups to go to the old people"s homes.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