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测量项目 | 完全干燥时 | 出汗或潮湿时 | ||
电阻 | 电流(加220V) | 电阻 | 电流(加220V) | |
手与手之间 | 200kΩ | 1.1×10-3A | 5kΩ | |
手与脚之间 | 300kΩ | 7.3×10-4A | 8kΩ | |
手与塑料鞋底之间 | 400kΩ | 5.5×10-4A | 10kΩ | |
小题1:在空格中填入潮湿时对人体加220伏电压后的电流值。
小题2:从表中可看出干燥时电阻大约是潮湿时电阻的______倍。
小题3:若对人的安全电流是25mA以下,那么是潮湿状态还是干燥状态危险。
小题4:电路上有规格为10A的熔丝(俗称保险丝),如右图所示用电器R的功率是1500W,这时通过熔丝实际电流是多少?一个潮湿的人,手脚触电,为什么熔丝不会断(即熔丝不能救人命)。
答案
小题1:
小题2:40
小题3:
小题4: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测量项目完全干燥时出汗或潮湿时电阻电流(加220V)电阻电流(加220V)手与手之间200kΩ1.1×10-3A5kΩ 手与脚之间300kΩ7.3×10-4A8】;主要考察你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1:3 | B.1: |
C.3:1 | D.:1 |
A.1∶4 | B.3∶1 |
C.1∶ | D.1∶3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
B.路端电压变小 |
C.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小 |
D.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
A.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移送单位电荷所做的功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
B.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
C.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不接用电器时电源正负两极间的电压 |
D.电源的电动势越大,非静电力将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的电荷量越多 |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2 A |
B.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为24 W |
C.电动机线圈在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480 J |
D.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为8 W |
最新试题
- 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据此回答1~2
- 2在正在分裂的细胞的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是__________ ,它主要是由_________和______
- 3设函数,若用表示不超过实数的最大整数,则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
- 4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A.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界各地吸引了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B.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
- 5某短跑运动员跑完100m.约需要10s的时间,则他的百米跑平均速度与下面的哪个速度最接近( )A.15km/hB.35
- 6若关于x的方程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B.(,1] C.(0,] D.(,
-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A.封建王室B.汉族地主C.鲜卑贵族D.广大农民
- 8小亮同学用实验将不同物质吸热与温度升高进行对比.实验时,在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装着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同样
- 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0请你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近期,某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上
热门考点
- 14P(红磷s) P4(白磷s);△H=+17kJ•mol-1根据以上方程式,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当lmol白磷完
- 2在下边的列联表中,类Ⅰ中类B所占的比例为______Ⅱ类1类2Ⅰ类Aab类Bcd
- 3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
- 4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此有机物( )A.一定含有氧元素B.一定不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
- 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 (1)用“长江大河
- 6一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l,全面积为S,给出下列四个实数对:①(8,128);②(7,50);③(6,80);④(12,1
-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风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作用 B 风化作用 C 海浪作用 D冰川作用
- 8从-2,-1,0中任取两个数分别作为一个幂的指数和底数,那么其中计算结果最小的幂是 .
- 9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甲乙两名选手行驶的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根据图象判定下列结论不正确的
- 10记函数f(x)=lg(x2-x-2)的定义域为集合A,函数g(x)=3-|x|的定义域为集合B.(1)求A∩B;(2)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