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B.v1∶v2=41∶42
C.v1∶v2=42∶41
D.v1∶v2=41∶83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所示,一沙袋用轻细绳悬于O点.开始时沙袋静止,此后用弹丸以水平速度击中沙袋后均未穿出.第一粒弹丸的速度为v1,打入沙袋后二者共同摆动的最大摆角为30°。当其】;主要考察你对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B.从t3到t4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
C.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在t2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为Ek1∶Ek2=1∶4
B.若m0=3m,则不能射穿木块,子弹将留在木块中,一起以共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C.若m0=3m,则刚好能射穿木块,此时相对速度为零
D.若子弹以3v0速度射向木块,并从木块中穿出,木块获得的速度为v1;若子弹以4v0速度射向木块,木块获得的速度为v2,则必有v1<v2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并排放置的木块A和B,已知mA=0.5 kg,mB=0.3 kg,有一质量为mC=0.1 kg的小物块C以20 m/s的水平速度滑上A表面,由于C和A、B间有摩擦,C滑到B表面上时最终与B以2.5 m/s的共同速度运动,求:
(1)木块A的最后速度;
(2)C离开A时C的速度。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依次放置着质量m=0.08kg的10块完全相同长直木板。一质量M=1.0kg大小可忽略的小铜块以初速度v0=6.0m/s从长木板左侧滑上木板,当铜块滑离第一块木板时,速度大小为v1=4.0m/s。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1)第一块木板的最终速度;
(2)铜块的最终速度。
两质量均为2m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
(1)物块第一次离开劈A时,劈A的速度;
(2)物块在劈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重力加速度为g)
最新试题
- 1《伤 仲 永》(12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
- 2名句名篇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
- 3--- Jack is a hard-working boy. --- Yes. All of us want to r
- 4【题文】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3分)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B.多于南亩之农
- 5读下图,图上600米表示的是_____高度,A地的绝对高度是_____米。
- 6数列{an}中,an+2=an+1-an,a1=2,a2=5,则a2009的值是[ ]A.-2B.2 C.-5
- 7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
- 8信息技术的存储设备常用B,K,M,G等作为存储量的单位,其中1G=210M,1M=210K,1K=210B(字节)。小明
- 9古诗词名句填写。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___________
- 10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岩石圈。[ ]
热门考点
- 1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12分)(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____ 月____日。(2)图中A点的时刻为____,B点的时刻是
- 22006年5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患者使用后,造成多人死亡。该公司的行为主要侵犯了消费者
- 3用化学符号表示:(1)铜_________;(2)碳酸钠__________;(3)Na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
- 4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 5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20 4060溶解度/g27. 63
- 6若a、b为实数,则a>b>0是a2>b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
- 7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实行土地改
-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B.山羊和绵羊是同一物种C.自然状态下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9某市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有一辆车遇到紧急情况而刹车,经1.5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长S=9m,问这辆车是
- 10—Would you like to visit the Science Museum with us,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