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与C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的劲度系数.
答案
mgh=
1 |
2 |
设C与A碰撞粘在一起时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
mv=(m+m)v′
求出v′=
1 |
2 |
2gh |
(2)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开始时A处于平衡状态,设弹簧的压缩形变量为△x
对A有:k△x=mg
当A与C运动到最高点时,设弹簧拉伸形变量为△x′
对B有:k△x′=mg
由以上两式得,△x=△x′
因此在这两个位置时的弹簧弹性势能相等:E=E′.
对AC,从原平衡位置到最高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1 |
2 |
解得k=
8mg |
h |
答:(1)A与C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v′=
1 |
2 |
2gh |
(2)弹簧的劲度系数k=
8mg |
h |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物体A.B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地面上.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C从距A物体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C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主要考察你对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两手同时放开后,两车的总动量为零 |
B.先放开右手,后放开左手,两车的总动量向左 |
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两车的总动量向右 |
D.两手同时放开,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 |
①碰撞前两物体动量相同;
②质量m1等于质量m2;
③碰撞后两物体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④碰撞前两物体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其中正确的有(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PA=-4•m/s,△PB=4•m/s | B.△PA=2•m/s,△PB=-2•m/s |
C.△PA=-2•m/s,△PB=2•m/s | D.△PA=△PB=2•m/s |
A.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大 |
B.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小 |
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 |
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 |
最新试题
- 1极地狐身体大而尾短、身矮、鼻尖而短小.这一现象是极地狐对下列哪一项的适应( )A.短日照B.长日照C.低温D.高温
- 2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 C.经
- 3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 4小丽今年比去年长高5cm,这与下列哪项有关系? [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D.细胞癌变
- 5(09年上海政治)截止去年底,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达到三千多家,从业人员五十多万人,合同执行金额四十多亿美元。
- 6They were _______ busy _______ with each other to remember t
- 7下列活动中,属于履行我国国家职能的有①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②中共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做出重要
- 8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图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
- 9下列试剂中,不能用于鉴别Fe2+和Fe3+的是A.NaOH溶液B.稀硫酸C.KSCN溶液D.酸性KMnO4溶液
- 10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热门考点
- 1Everyone knows Shanghai is larger than _________ in Jiangsu.
- 2有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为,对于该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一
- 3Stand up,______? [ ]A. don"t you B. shall we
- 4她看不到世界,却给盲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她虽然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她的双眼如此明亮
- 5如图1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1)除图中器材外,下列两项器材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 6设方程2x2-3x+1=0的两根x1,x2,不解方程,求|x1-x2|的值.
-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2分A.虔诚(qín)皱缬(xié)霪雨(yín)惺忪(xīng)
- 8下列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眼下,“破格提拔”的故事频烦上演,令人眼花缭乱。不管是“80后局长”,
- 9In Britain today women __________ 44% of the workforce and n
- 10做一做。我和他来自英国。 _____ and _____ are from 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