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__________m/s2;
(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A=__________m/s;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
(2)0.42-0.44
(3)0.070-0.080
(4)小
核心考点
试题【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主要考察你对加速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3)该同学测出长木板左端与桌面间的高度差为4cm,木板长度为80cm,则小车在布料上运动时的阻力与在木板上运动时的阻力之比为___________。
(2)“用DIS测定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图是________。(选填照片下对应的字母)
A. 可以使用A图实验装置,直接用s-t图像处理数据
B. 可以使用C图实验装置,将测得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转化为v-t图像
C. 可以使用C图实验装置,直接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 可以使用D图实验装置,通过图象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t图线;
(4)若某同学做该实验时误将光电门乙的位置改变多次,光电门甲的位置保持不变,画出-t图线后,得出的纵坐标截距的物理含义为____________。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
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测得h1、h2、h3、h4、h5.若打点的周期为T,则打E点时速度为vE = ;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 g= m/s2.
(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9.8m/s2,请写出误差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 1一队学生到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5km/h的速度行走,经过18min后,学校发现了他们忘拿了一些物品,一位老师骑自
- 2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 ]A、高低变化与地表
- 3(7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
- 4如图所示,在相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轨道上,平行放置着两根质量和电阻都相同的滑杆ab和cd,它们的整体组成矩形闭合
- 5等质量的三份铁a、b、c,分别加入足量的等量稀H2SO4中,a中同时加入适量CuSO4溶液,c中加入适量CH3COOK。
- 6【题文】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
- 7读图,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韩国
- 82009年7月3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表示,中欧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实现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
- 9已知等差数列中,,则该数列前9项和
- 10下列铁路枢纽中,表示株洲的是[ ]A.AB.BC.CD.D
热门考点
- 1如图,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a和b,请比较大小:a+b______0.
- 2In the city of Chicago I met a man I will never forget. He d
- 3The WTO cannot live up to its name _____ it does not include
- 4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
- 5分析下面的实验,回答问题:调节电子显微镜观察A、B、C三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观察到结构a~d具有下列特征:结构a、b
- 6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①y=x-1和y=x2-1x+1 ②f(x)=x2和g(x)=(x+1)2③y
- 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1)绿色植物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
- 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②八一三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
-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