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求甲、乙两考生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并计算其数学期望;
(2)请分析比较甲、乙两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答案
考生甲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为
1 | 2 | 3 | |
. 3分
∴考生乙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为:
0 | 1 | 2 | 3 | |
(2)甲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大.因此可以判断甲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强
解析
试题分析:解:(1)设甲、乙正确完成实验操作的题数分别为,,则取值分别为;取值分别为.
,,.
∴考生甲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为
1 | 2 | 3 | |
. 3分
∵,
同理:,,.
∴考生乙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为:
0 | 1 | 2 | 3 | |
. 7分
(2)∵,
.(或).
∴.
∵,,
∴. 10分
从做对题数的数学期望考察,两人水平相当;从做对题数的方差考察,甲较稳定;从至少完成道题的概率考察,甲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大.因此可以判断甲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强. 12分
说明:只根据数学期望与方差得出结论,也给分.
点评:主要是考查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求解和期望的求值,属于基础题。
核心考点
试题【某校设计了一个实验考查方案:考生从道备选题中一次性随机抽取道题,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全部实验操作.规定:至少正确完成其中道题的便可通过.已知道备选题中考生甲有道】;主要考察你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Ⅰ)求乙、丙二人各自回答对这道题的概率;
(Ⅱ)设乙、丙二人中回答对该题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Ⅰ)求甲、乙两位专家恰好排在前两位出场的概率;
(Ⅱ)发言中甲、乙两位专家之间的中国专家数记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现有长分别为、、的钢管各根(每根钢管质地均匀、粗细相同且附有不同的编号),从中随机抽取根(假设各钢管被抽取的可能性是均等的,),再将抽取的钢管相接焊成笔直的一根.
(1)当时,记事件{抽取的根钢管中恰有根长度相等},求;
(2)当时,若用表示新焊成的钢管的长度(焊接误差不计),①求的分布列;
②令,,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A. | B. | C. | D. |
最新试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中庸”辨析张岱年 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
- 2世界各地区降水量差别很大,下列地区降水量较大的是( )A.赤道地区B.北极地区C.南极地区D.大陆内部
- 3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1)水在通电时发生电解: _
- 4“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至清朝中期,共修成二十四部有“正史”之称的纪传体史书。延续不断的历朝正史,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
- 5能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在______.发声体的______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______.声音在_
- 6下列日期中深圳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是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
- 7点A(-2,0),B(3,0),动点P(x,y)满足PA•PB=x2,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 ______.
- 8下图为中南半岛部分地匡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示区域地势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北高南低D.南高北低
- 9读“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图(2004年)”,完成下列问题.(1)俄罗斯的交通运输方式中,货运量最多的两种运输方式是
-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CH3)2C==CHCH2CH3分子中的六个碳原
热门考点
-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种现象,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
- 2Wait _______ minute! Would you like to play ______ football
- 3如图,点P是直线:上的点,过点P的另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1)若直线的解析式为,求A、B两点的坐标; (2)①
- 4短文改错。 The lights were red, and the old man stopped his c
- 5我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在政治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B在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6The line is engaged. I can’t _____ now.A.get onB.get alongC.
- 7 Though he was _______, he looked down upon those who had a
- 8三个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1∶R2∶R3=1∶2∶5,并联后接入电路,则通过三个支路电流的比值为[ ]A.1∶2∶5
- 9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七(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
- 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环境对生物产生影响B.环境适应生物C.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D.生物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