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0108 月考题难度:来源:
[ ]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主要考察你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绿色圆粒)。
(3)在杂交后代F1中,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_______,其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B.1/3
C.1/2
D.3/4
B.如果让F1个体随机交配,杂合体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C.如果让F1个体随机交配,且aa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弱,那么连续数代后,aa个体出现的概率会减小
D.让F1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杂合体比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1)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于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2)回答下列问题:
①.真核生物某因的编码区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________________,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一般来说,如果你知道了某真核生物的一条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你能否确定其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B.5:1
C.8:1
D.9:1
最新试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戕害(qiānɡ)惩罚(chěnɡ) 宿怨(sù)望帝啼鹃(tí
- 2【题文】已知全集,集合,,则( )A.B.C.D.
- 3被誉为“大爱仁医”的吴殿华,从医63载仍无懈怠,77岁高龄仍奔波南北参加志愿服务,其善行义举感动世人。吴殿华的事迹体现了
- 4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16~17题。小题1: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
- 5___ in London, the penniless American wandered on the paveme
- 6极地狐比大耳狐的耳朵要小,这样可以[ ]A.使听觉更灵敏 B.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 C.迅速奔
- 7题目: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
- 8数列1,1+2,1+2+22,1+2+22+23,…,1+2+22+…+2n-1,…的前n项和Sn>1020,那么n的最
- 9The backpack _____ Jenny"s. There is her name on it. [ ]
- 10去年,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以下事实中,与该病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无关的是(
热门考点
- 1在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厘米,如果该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则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
-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
- 3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来炼钢B.氧气可用来灭火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 4某山麓海拔100米处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为2℃,则山顶的海拔是A.1500米B.2200米C.3000米D.310
- 5I"m pleased to hear that you"ve come here to _______this mat
- 6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明朝的是①内阁 ③三司 ③行中书省 ④丞相[ ]A、③④ B、②③C、①④ D、②④
- 7在下列几件事情中,必然发生的是 [ ]A.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放足球比赛B.今天天气不好,飞机会晚点到达 C.从
- 8【题文】已知集合,,则等于A.B.C.D.
- 9---. Can I help you ? --- ___.A.How much are they?B.Yes, pl
- 10古诗词默写填空。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②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