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二 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三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
材料四 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3分)
(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5分)
材料一 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二 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三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
材料四 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3分)
(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5分)
答案
【答案】
(1)方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或九品官人制)、科举制。(3分)
(2)说明:察举制逐步流于形式,被权贵把持,不能为朝廷选拔人才;(1分)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辨其贤愚,高官几被世族大家垄断操控。(1分) 因此,要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就需采用科举考试之法选用人才。(2分)
(3)看法:科举制在隋唐、两宋时基本上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
(1分)
评价:积极作用——为朝廷选拔了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治的长期稳定发展。(2分)
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扼***了人才的创新精神,科举培养的唯上是从的奴才,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2分)
(1)方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或九品官人制)、科举制。(3分)
(2)说明:察举制逐步流于形式,被权贵把持,不能为朝廷选拔人才;(1分)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辨其贤愚,高官几被世族大家垄断操控。(1分) 因此,要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就需采用科举考试之法选用人才。(2分)
(3)看法:科举制在隋唐、两宋时基本上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
(1分)
评价:积极作用——为朝廷选拔了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治的长期稳定发展。(2分)
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扼***了人才的创新精神,科举培养的唯上是从的奴才,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2分)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材料二中“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定为九等。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以及材料三中“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等信息来说明观点。第(3)问属于观点论证题,回答该类试题要从正反两个视角去分析作答,分别给出理由,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的信息来归纳看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去综合评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材料二中“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定为九等。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以及材料三中“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等信息来说明观点。第(3)问属于观点论证题,回答该类试题要从正反两个视角去分析作答,分别给出理由,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的信息来归纳看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去综合评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2分)
(2)据材料二,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资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6分)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2分)
(2)据材料二,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资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6分)
【题文】(19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
【题文】连云港市东海县出土一批政府档案文书性质的竹简,据其中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你认为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
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 B.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 |
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 D.当时仍实行郡国并行制 |
【题文】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最新试题
- 1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2当通货膨胀发生时,社会总需求远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发行量远大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以下可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的措施是
- 3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12x(x-1)=2x-2
- 4已知函数y=log14x与y=kx的图象有公共点A,且点A的横坐标为2,则k( )A.-14B.14C.-12D.12
- 5Jane ______ a cold and was absent from school yesterday. A.c
- 6一物体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最后200m路程所用时间是4s。则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是______m,物体下落到地
- 7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①坦荡如dǐ( ) ②zhù( )立 ③摒( )弃 ④
- 8福娃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其中“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
- 9下列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已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已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 10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事故案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口没有略
热门考点
- 1“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攻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唐代诗人元稹这首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2若点集,,则点集所表示的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
- 3课本Unit8《Celebrating Me》的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 It"s time for Li Ming
- 4不等式x-1>0的解集为( )。
- 5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
- 6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C.M<2D.
- 7灵长类动物中出现类人猿的时间大约距今多少年?A.3000万年B.300万年C.30万年D.3万年
- 8某品牌牛奶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闪蒸技术,在不破坏牛奶营养价值的前提下,低温蒸发部分水 营养成分:每100g牛奶含脂肪蛋白质
- 9下面几个带“是”的句子分为四组,其中与“不知木兰是女郎”中的“是”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 10(7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