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基于“于事稳便”的考虑,唐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指出该制度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认识,(2分)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发展趋势。(2分)
答案
【答案】(1)皇权至上,中央集权。(4分)。
(2)三省六部制。(2分)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4分)作用: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提高办事效能;分工明确,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3)丞相专权威胁皇权。(2分)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2分)
(4)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被废;君主专制加强。(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往往蕴含着解题的信息点。一般的来说,要抓住关键字无非就是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要明白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本题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权至上的特点;由材料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法令出一”等不难得到,秦朝政治制度具有中央集权的特点。
(2)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核心,难点是由材料判断三省六部制。由于有了“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这种认识,所以唐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属于课本内容,在回答三省六部制特点时着重强调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以及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在回答作用时主要从积极方面考虑。
(3)本题解题关键是要读懂材料。材料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结合材料出处“《南雍志》引明太祖语“不难判断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
(4)从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到隋唐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再到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不难概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被废,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汉武帝以后B.西汉初期
C.北宋初期D.明朝初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封建”意为分封建国
B.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有效管辖地方
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
D.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四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并指出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6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廉政措施的特点。(3分)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2分)并指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史书记载:会稽阳羡人许武有两个弟弟许晏、许普。分家时“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A.秦朝B.两汉C.唐宋D.明清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2分)
(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