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 (12分)法律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律》的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 (12分)法律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律》的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律文中所见到的死刑有斩首、碟(割裂肢体)、弃市、车裂、腰斩、生埋等十余种。即使“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30天劳役; 窃一匹马,偷一头牛,也要判处死刑。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特点,指出《秦律》在当时的政治意义。(4分)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唯有它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述罗马法的作用加以阐释。(4分)
材料三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3)材料三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4分)
答案
【答案】(1)特点:内容广泛;规定细密;量刑严苛。(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义: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2分)
(2) 罗马法维系了社会的稳定和帝国的统治;成为后世立法的蓝本,影响广泛、深远。(4分)
(3) 规定: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和征兵权转移到议会。(2分)
影响:确立议会主权,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中秦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说明其内容十分广泛,规定细密,从其对罪犯的量刑中动辄死刑可以得出其量刑严苛,法律是为政治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统治,所以《秦律》的颁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巩固中央集权。
(2)结合所学知识对罗马法的评价即罗马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安定,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影响深远,
(3)材料中的第一条涉及到立法权,第二条涉及到征税权、第三条涉及到军事权,宪法将国王的这些权利都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议会逐渐成为了国家权力的中心。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是英国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君主立宪制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 (12分)法律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律》的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D.世袭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3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材料四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回答
(1)材料一图片体现的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推行有何意义?(3分)
(2)材料二中郡县之法何时开始推行?作者是如何认识材料中郡县之法的?(2分)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四项制度。(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消极影响?(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9分)发展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姑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6分)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厦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宋朝初年政治制度改革的“成功”和“不成功”。(6分)
材料  三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 20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
---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3)概括材料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7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王(嬴政)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   )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
C.修长城D.统一文字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