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改编】(12分)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2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2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答案
【答案】
(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2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2 )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分)
(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分)
(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2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2 )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分)
(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可以概括出王室衰微;由“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可以概括出礼崩乐坏;由“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可以概括出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由“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可以概括出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第二问由“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出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对材料的概括能力。由图片可知当时有“东莱郡”、“济南郡”等,还有“高密国”、“淄川国”等,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分析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后来导致七国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以概括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由“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以概括出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拥有行政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和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和二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材料三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材料四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结合前面三小题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另外结合所学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郡国并行制度则导致国家分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的认识结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国并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可以概括出王室衰微;由“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可以概括出礼崩乐坏;由“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可以概括出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由“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可以概括出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第二问由“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出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对材料的概括能力。由图片可知当时有“东莱郡”、“济南郡”等,还有“高密国”、“淄川国”等,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分析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后来导致七国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以概括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由“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以概括出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拥有行政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和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和二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材料三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材料四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结合前面三小题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另外结合所学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郡国并行制度则导致国家分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的认识结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国并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改编】(12分)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13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4分)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4分)
【题文】历代政府关于少数民族管理的各项举措中,不正确的是
A.秦朝在相当于“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同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道” |
B.元代的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
C.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
【题文】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
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秦朝 |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两汉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
隋朝 |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
唐末 |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
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题文】【原创】秦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而稍早的古希腊却形成了奴隶制的民主制度。下列对这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有①都是大一统国家的产物②都促进了本国、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③前者容易造成个人专制,后者可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④二者都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6分)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
1873年 |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
1915年 |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
1968年 |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
1970年 |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
1974年 |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6分)
最新试题
-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E平分∠ABC交AD于点E,DF平分∠ADC交BC于F。求证:(1)△ABE≌△CDF;
- 2用8cm长的细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长为xcm,底长为ycm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
- 3已知复数z=i1-i(i是虚数单位),则z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 4关于声音和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
- 5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
- 62013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启程访问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四国,并出席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此访是习近平主席今年第
- 7具有如图所示的正视图和俯视图的几何体中,体积最大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13B.7+32C.72πD.14
- 8如图所示,质量为0.78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大小为3.0N的拉力F作用下,以4.0
- 9下列物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①甘油 ②油脂 ③纤维素 ④淀粉 ⑤有机玻璃 ⑥蛋白质 ⑦蔗糖 ⑧天然橡胶 ⑨
-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数为_______,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速度很
热门考点
- 1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 2 Henry"s news report covering the conference was so _____ th
- 3分析说明(要求紧扣题意,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表述简练。16分)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
- 4查一查:读列车时刻表,查找以下问题。2001年北京——南京——上海铁路客运部分简明时刻表 (1)查找北京到上海的三起列车
- 5某工人计划每天生产a个零件,现在实际每天生产b个零件,则生产m个零件提前的天数为 [ ]A.B.C.D.
- 6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
- 7下图漫画《与时俱进》给我们的启示是[ ] A.随着时代的发展,辛勤的劳动不再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B.“投机”是当今
- 8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3对称,则f(-23)=( )A.0B.1C.-1D
- 9工业上将苯蒸气通过炽热的铁合成一种传热载体化合物,其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三种,1 mol该化合物催化加氢时最多消耗6
- 10油罐着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基本扑灭,但消防队员用消防水龙头对油罐继续喷水。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