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列制度与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相关联的是
A.井田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世袭制 |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成语的意思是对不起祖先,是不肖子孙,这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故选B。A项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C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行政体制;D项是权力的继承制度,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成语的意思是对不起祖先,是不肖子孙,这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故选B。A项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C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行政体制;D项是权力的继承制度,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题文】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②从重农抑商到“海禁”
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②从重农抑商到“海禁”
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题文】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在盟约中提出: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大夫。这反映了( )
①强调嫡庶区别 ②限制诸侯权力
③维护宗法分封 ④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
①强调嫡庶区别 ②限制诸侯权力
③维护宗法分封 ④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题文】《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周朝政治的特点是
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 B.西周族权政治色彩明显 |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 D.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 |
【题文】《春秋·公羊传》记载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A.世袭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禅让制 |
最新试题
- 1 我国农业旅游正在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 2When _____ why he walked in _____ permission, he just _____
-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2O3,发生反应:N2O3(g)N2O(g)+O2(g);N2
- 4Barbara often makes a schedule to get herself ____ of what s
- 5光在______传播.真空中的光速约为______.
- 6如图,OA、OB分别与圆相切于点C、D,请你只用三角板画出 ∠AOB的平分线(不用写画法,但需保留画图痕迹并在图上标出必
- 7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枕藉 弥望 垝垣 游目骋怀 B、斑驳 训鸽 凋零 方枘圆凿 C、淅沥 桑葚 槃
- 8世界火山、地震最集中的地区是[ ]A.太平洋沿岸B.印度洋沿岸C.大西洋沿岸D.北冰洋沿岸
- 9一元二次方程x-5=x(x-5)的两个根是( )。
- 10— If the traffic hadn"t been so heavy, I could have been bac
热门考点
-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所述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南极圈B.北回归线C.南纬80°纬线D.赤道
- 2全球海陆面积分布不均,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所占的比例为:A.71%B.29%C.20%D.80%
- 3
- 4Why do parents deny their kids’ weight? Experts in childhood
- 5已知曲线f(x)=x3+x2+x+3在x=-1处的切线恰好与抛物线y=2ax2相切,则过该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直
- 6材料一: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
- 7【题文】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近日,一则“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消
- 8Envy the kids at school who are smarter than you and seem to
- 9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C.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
- 10战国初年,哪一诸侯国被瓜分,形成韩、赵、魏三国[ ]A.齐国B.楚国C.晋国D.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