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归纳并评论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归纳材料中的经济思想(4分)
(2)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答案
【答案】
(1)材料一、四是工商皆本的思想,材料二 、三是重农抑商的思想。(4分)
(2)重农抑商思想虽然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但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工商皆本的思想体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智慧和社会变化的时代要求。重农抑商思想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时代要求,适应了长期战乱后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或者商业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物品的流通,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明清时期,这一思想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商业的发展只要合理引导,就能满足人们对于富裕的追求和促进经济发展。(8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的“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材料四中的“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可以判断两者是工商皆本的思想。从材料二中的“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材料三中的“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可以判断二者是重农抑商的思想。
(2)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和工商皆本的评价。答题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对重农抑商可以这样论述:重农抑商思想虽然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但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工商皆本的思想体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智慧和社会变化的时代要求。重农抑商思想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时代要求,适应了长期战乱后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对工商皆本可以这样论述:商业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物品的流通,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明清时期,工商皆本这一思想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商业的发展只要合理引导,就能满足人们对于富裕的追求和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工商皆本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②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8分)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材料二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法、美、德的政体名称。(8分)
材料三  “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2分)古往今来,看似“另类”的人和事往往代表着新事物的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异域碑文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有一方用汉语刻写的碑文,献碑者是中国宁波知府毕永绍,撰文是另一官员徐继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
——摘编自《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
总计(包)
从广州出口
从上海出口
数量(包)
百分比(%)
数量(包)
百分比(%)
1943
1787
1787
100


1845
13220
6787
51.3
6433
48.7
1846
18746
3554
19.0
15192
81.0
1853
62896
4577
7.3
58319
92.7
1856
79196


79196
100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50年至1988年广州对外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和占全国外贸年均比重统计表
年代
1950—1957
1958—1965
1966—1971
1973—1977
1979—1988
年均增长率
—1.7%
17.16%
3.26%
20.65%
23.20%
占全国外贸年均额比重
4.63%
5.02%
4.41%
5.78%
7.86%
——摘编自洪淮胜《解放以来的广州对外贸易》
(1)据材料一,简析18世纪后期广州十三行贸易繁盛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843—1856年问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世纪50至80年代广州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的变化趋势。(2分)
(4)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广州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