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1)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4分)
(2)尽管封建社会长期推行抑制手工业的政策,但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请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成就各一例。(3分)
(3)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3分)
答案
【答案】(1)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农工商业同等重要,农工商皆本(任答一句都行)(2分)。  重农抑商。(2分)
(2)符合史实即可。(见课本第8—9页)(每点1分)(3分)
(3)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工商业;坚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只要答得有理都可以得分)(3分)
解析
【解析】略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有助于缓解社会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不公平现象的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
C.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D.鲁国的按亩收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这主要取决于             
A.当地的自然条件B.当地居民的喜好
C.政府的鼓励措施D.受外来作物影响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                                 
A.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
C.周王室和诸侯王之间的斗争D.奴隶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福牛乐乐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吉祥物。牛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它友好、忠厚。《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B.耕犁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衰微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从图8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              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
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              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