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罗斯福新政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平原从西经100度经线以西延伸到落基山脉以东。该地区干燥的气候和较少的年平均降雨量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平原从西经100度经线以西延伸到落基山脉以东。该地区干燥的气候和较少的年平均降雨量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封锁了黑海出海口,切断了沙皇俄国补给西欧的小麦运输线,美国便担负起为协约国供给粮食的任务。战争给大平原农场主们提供了市场,巨大的需求促使联邦政府和农场主轻率地在半干旱地区大规模地发展种植业。联邦政府鼓励农场主生产,对生态破坏情况熟视无睹。在此背景下,农业生产迅速扩张,土地能否耕种的生态属性被置之不理,生产成了压倒一切的主题,战争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战争需求促进了大平原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兴起,拖拉机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大平原的农业生产,拖拉机不仅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代表着一种生态文化观念,它的使用影响了农场主的心态。农场主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并未激起他们对土地的怜悯之情,机器切断了草根,也斩断了人与土地之间有可能发起展来的情感联系,土地被无情的转化成牟利的资本,农场主得以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事最野蛮的破坏资源的活动。一战结束后,南部大平原的农业生产变得特别依赖国际市场。随后,欧洲开始恢复生产力,小麦价格下跌,农场主的经济状况恶化,农场主最终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采取了新策略,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这实际上即使大平原的农业生产陷入了恶性循环:使用的机器越多,就越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来维持机器的运行,结果使更多的草地受到破坏。
——摘编自唐纳德·沃斯特《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和道格拉斯·赫特《沙尘暴:一部农业的和社会的历史》
材料二  1930年美国大平原地区爆发了沙尘暴,这场持续了近10年之久的生态灾难导致了大平原尘暴区(Dust Bowl)的出现。大平原尘暴核心区包括“堪萨斯西部的三分之一,科罗拉多的东南部,俄克拉何马的锅把尔区,得克萨斯锅把尔区北部的三分之二,以及新墨西歌的东北部”。在这些地区,沙尘暴刮走农作物和土壤,呛死牲畜,甚至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有些农场主沿着美国第66号公路涌向加利福尼亚。这些为寻求出路而历尽坎坷的生态难民就是文学名著《愤怒的葡萄》中流民的原型。
——摘编自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如何具体地影响大平原农业的发展,从而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尘暴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沙尘暴带来的危害及启示(12分)。
答案

(1)战争提供的巨大需求促使开发者并未意识到巨大的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风险;(3分)战争需求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兴起,从而进一步开发和破坏生态;(3分)战争的需求破坏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如破坏生态文化观和生态价值观,破坏了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与爱护之情),使人的开发行为无法约束;(3分)战争结束后,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推广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谋求最大利润,从而使生产陷入了恶性循环,进一步破坏生态;(3分)这些为美国尘暴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分)
(2)危害:严重破坏社会生产、恶化生态环境、危害民众身体健康进而危及社会稳定。(6分)
启示: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要远离战争;开发发展生产要考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要发展生态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要坚决制止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事最野蛮的破坏资源的活动;要形成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化观。(6分)
解析
(1)首先明确问题考查的是战争对农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依据材料中的“战争给大平原农场主们提供了市场,巨大的需求促使联邦政府和农场主轻率地在半干旱地区大规模地发展种植业。联邦政府鼓励农场主生产,对生态破坏情况熟视无睹。”、“农场主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并未激起他们对土地的怜悯之情,机器切断了草根,也斩断了人与土地之间有可能发起展来的情感联系,土地被无情的转化成牟利的资本,农场主得以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事最野蛮的破坏资源的活动。”、“农场主最终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采取了新策略,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这实际上使大平原的农业生产陷入了恶性循环”;由此可以总结出战争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美国尘暴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依据材料二中的“沙尘暴刮走农作物和土壤,呛死牲畜,甚至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有些农场主沿着美国第66号公路涌向加利福尼亚。这些为寻求出路而历尽坎坷的生态难民…”,可以得出沙尘暴的危害有:严重破坏社会生产、恶化生态环境、危害民众身体健康进而危及社会稳定。依据材料一中的战争、先进的机械、政府及农场主对农业的影响和心态总结得出启示。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各国农业的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平原从西经100度经线以西延伸到落基山脉以东。该地区干燥的气候和较少的年平均降雨量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考察你对罗斯福新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83年3月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A.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B.缓解经济发展中“滞涨”问题
C.废除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D.消除福利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 会福利并重”,具有这些特点的经济模式或体制是
A.中央统制经济B.计划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a-b阶段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瓦解的影响,美国经济下滑明显
B.b-c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C.c-d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
D.d-e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①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②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③增长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④增长得益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