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历史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酝酿着另一次战争的起因。下列几组战争中,有这种因果关系的是(  )①普法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抗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历史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酝酿着另一次战争的起因。下列几组战争中,有这种因果关系的是(  )
①普法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第三次中东战争与第四次中东战争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普法战争是1870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于1871年1月18日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告终。普法停战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这也导致了法国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国,他本人成为首任皇帝,德国遂告统一。但德法两国于这次战争中的结怨,为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线。故①是正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特别是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和对外扩张。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这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到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代。正如法军元帅福煦所预言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故③是正确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1973年,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战争,故④正确。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1895年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抗日战争原因是日本继续侵华,而不是中国人民对《马关条约》的不满造成的,二次战争没有因果关系。故②不正确。
点评:历史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酝酿着另一次战争的起因,由此可见,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的最好途径不是战争,而不是国际间的和平谈判。
核心考点
试题【历史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酝酿着另一次战争的起因。下列几组战争中,有这种因果关系的是(  )①普法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抗日】;主要考察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6分)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可给分)(4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
C.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D.一战对英国打击很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的根源和影响分别是什么?(9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主要矛盾
B.俄奥矛盾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
C.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矛盾
D.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