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由于外国侵略的不断地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不同的阶层,掀起了不同类型的救亡运动的高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救国思潮的多样性从本质上说明了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故选D。ABC都是说的现象而非本质。
点评: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各个阶层相继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每个运动的主张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说这反映了救国之路探索的艰辛。
核心考点
试题【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B.经济的工业化
C.救亡图存D.思想的自由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魏 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五  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4分)
(2)材料三中的作者梁启超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2分)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3)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其指导下的政治实践是什么?(2分)
⑷材料五所说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4分)
(5)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现实环境没能给她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4分)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分析指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来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这一时期中,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多两倍。”
(2)“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4分)
(3)1902年后中国人所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大大超过自然科学和应用方面的著作。试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3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西方的历程及特点。(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