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0分)
答案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3分)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如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如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进步,促进了向近代化的转型。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如叙述:叙述完整流畅;(3—5分)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如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如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
一方面,西学的传入是伴随着野蛮的侵略以及签订的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的基础之上的,既残酷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威胁了民族独立,也给当地经济和人民带来了破坏和灾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较为严重。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西方传教士和教堂的兴建等,也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
另一方面,西学东渐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例如学习西方工艺技术的洋务运动,在工业、教育和军事等方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战后,随着西方维新思想和进化论的传播。通过《申报》、《时务报》等的宣传下开展了维新变法、八国侵华《辛丑条约》后“民主共和”思想促进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迈出了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一步。在西方“民主”“科学”的口号下开展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封建旧思想进行较为深刻的批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如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如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5—7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如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如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如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如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8—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社会性质:从农业到工业文明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由单纯的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学转变为西方MZ科学思想乃至马克思主义;教育科技:由科举和学院教育转为西方学校教育,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社会习俗:断发易服,禁止缠足,西装西餐流行;经济:由自然经济转变为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由封建帝制转为资本主义共和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
点评:评述说明题题型特点:题目给出某种历史观点,要求考生对观点作出判断,然后进行分析评论。也有的题目本身,认定其所给出的观点是正确或错误的,只要求考生进行分析说明。解题技法:考生通常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再进行评述,“评”就是阐明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述”就是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看法。由题目设置可知答案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组织答案时又要注意史与论的结合,力图让考生应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而考查学生所学相关的历史知识与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新课标高考的评分标准,本题应当是按档次给分。(即:一等(12~10 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 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 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这种题型的评分参考分观点、论述内容、整体评价等三部分,采取 SOLO 评分与采分点评分两者结合的办法,即从论述与思维层次两个方面计分,这也将成为以后高考评阅小论文的基本模式。从而使开放性试题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C. 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D. 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
——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A.教育近代化起步 |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发动民主革命,反抗外来侵略 |
C.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制度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 |
A.将民主意识和民权思想引向深入 |
B.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发展民族工商业 |
C.迫使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
D.加速了士绅阶层与清政府的政治离心 |
最新试题
- 1如图所示,虚线a、b和c 是某静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a、b和c,a>b>c,一带电粒子射入电场中,其运动
- 2-8的立方根是______,3的平方根是______,327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 3直线l过点A(-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
- 4(本小题满分14分)设数列是首项为0的递增数列,, 满足:对于任意的总有两个不同的根. (Ⅰ)试写出,并求出; (Ⅱ)求
- 5下图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回答1—2题。1、图中P地樱花比M地早开花一个多月,主要原因是[ ]A.
- 6△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则sinA等于( )A.acB.bcC.abD.b
- 7解方程:(1)9x﹣3(x﹣1)=6(2)﹣1=
- 818世纪中期,英国的政体形式是( )A.共和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C.君主专制政体D.奴隶主贵族专制政体
- 9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10麦迪在一次比赛中22投14中得28分,除了3个三分球全中外,他还投中了( )个两分球和( ) 个罚球.
热门考点
-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
- 2已知点Q(22,0)及抛物线y=x24上一动点P(x0,y0),则y0+|PQ|的最小值为______.
- 3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
- 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 _________ 的作用,力的方向跟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都有关系.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05题。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
- 6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农民时问道:“目前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农民说:“我的心愿与洋务运动后期提出的口号一致。”这位农民的心
- 7(7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提供的元素周期表回答问题:从上图中,我发现如下规律:(1)在化学反应
-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两个的一组是( )A.奔(bèn)命一叶扁(piān)舟甄(zhēn)别不胜(shēng)酒力
- 9To all the people here ____ the honor for the success. [
- 10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