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 >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日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并说明这种“神话”对19世纪末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答案
(1)方式:官办或官营。(1分)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1分)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1分)
(2)“离异”:完全排斥本土文化,全盘欧化。(1分)
措施: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建立近代军事制度。(4分,写出2点即可)
“回归”: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土文化。(1分)
措施:在政治上保留了天皇制度;在文化上倡导“和魂洋才”;在军事上保留了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传统。(4分,写出2点即可)
(3)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2分)
影响: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方式;从“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以诱导人民”等信息来分析原因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欧化’铺天盖地”的信息来概括“离异”的含义,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政治、军事、教育以及文明等措施去回答;从“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信息来概括“回归”的含义,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上保留本民族特色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经济以及政治影响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对外扩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角度思考作答。
核心考点
试题【(17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主要考察你对明治维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4分)日本的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封建残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坚决地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位,并拒绝了一些军官希望拥立他做国王的建议。1787年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制定了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正是由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激化,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1889年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借助日本传统中对天皇的尊崇,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具有“先进”思维的人士,略分二类,一为“立宪派”(呼吁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精英),一为“实力派”(以袁世凯、张之洞为代表的封疆大吏)。“立宪派”认为,日俄战争(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在我国东北进行的一场战争,日本取胜。)不仅仅是“军队之竞争”,更是“政治之竞争”。日俄战争结束不久,清廷便派五大臣出洋,周游列国,考察宪政。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日两国宪法对国家的权力的分配上有何不同之处?(4分)造成美日两国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日俄战争是“政治之竞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是世界近代史一次重要改革,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
材料三 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