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1712年,彼得一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新俄罗斯”巩固了[     ]A.金融贵族和工业家的国家B.手工场主和贵族的国家C.资产阶级和新...
题目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1712年,彼得一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新俄罗斯”巩固了[     ]
A.金融贵族和工业家的国家
B.手工场主和贵族的国家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国家
D.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1712年,彼得一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新俄罗斯”巩固了[     ]A.金融贵族和工业家的国家B.手工场主和贵族的国家C.资产阶级和新】;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把人当牲畜?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又是谁让他们骑在我们穷人的头上,挥舞着鞭子?(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年代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现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于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角度对当时俄日两国改革进行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俄国农奴制于17 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 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缴纳赋税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沙皇政府1649 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 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 ~1647 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动。据统计,1801 年至1810 年的10 年间,农民***动83 次;1811 年至1820 年的10 年间,农民***动124 次;1821 年到1830 年的10 年间,农民***动则达到了156 次;1831 年到1840 年的10 年间,农民***动143 次,这较上个10 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 年到1850 年的10 年间,农民***动达到351 次,而在接下来的10 年间,农民***动则超过591 次。农民***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材料二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材料三 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材料四 19 世纪60 ~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五 1861 年改革后出现了两种土地所有制,即获得解放的农民以赎买的方式获得的小块土地和贵族地主继续保留大量的私有土地。农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优势。1877 ~1878 年欧俄部分的9 150 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 300 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 。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 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 亿多卢布,但到1905 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 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农民公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封建工役制盛行,佃农除了以一半收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要用自己的(或借来的)马匹和农具无偿地为地主服劳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沦为无产者。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材料四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五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