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 > 改革,就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历史上的改革其产生的作用有大有小,人们对每一场改革的评价也有褒有贬,难以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目
题型:四川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改革,就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历史上的改革其产生的作用有大有小,人们对每一场改革的评价也有褒有贬,难以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材料二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2)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如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3)据材料四,指出俄国机器制造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五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六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4)据材料五、材料六,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在看待这场改革时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认识:苏辙认为王安石在变法中损害“富人”的利益去满足“贫民”的要求,目光太短浅;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其许多措施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原因:他们代表的阶级(或阶层)利益和思考问题的高度不同。苏辙出于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需要反对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出于救亡图存、宣传变法的需要而赞赏王安石变法。
(2)主观因素: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3)变化:发展迅速。看待:这种变化是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结果;表明改革是成功的;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4)共同点:都认为改革是俄国走上现代化的途径。侧重点:列宁侧重于改革的进步性;钱乘旦侧重于改革的艰巨性。
(5)改革的艰巨性使改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和改革人物时,要站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上客观公正地评价。
核心考点
试题【改革,就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历史上的改革其产生的作用有大有小,人们对每一场改革的评价也有褒有贬,难以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主要考察你对王安石变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  
王安石画像
[     ]
A.均输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     ]
A.李悝变法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实行"差役之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征收免役钱时,还加收宽剩钱,以备荒年之舟。开始说是以备荒年,实际上年年征收,与常赋无异,规定标准为百分之二十,执行中普遍扩大到百分之四五十,更为严重的是,交了钱还得服役,且免役收入也没有专款专用。据记载,免役钱"岁入一千八百七十二万九千三百",专用于雇役"所费止用所入三分之一"。到了变法后期,国家通过免役所得款项甚至超过了原先创收中比例最大的青苗法所徐 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弊端,使得原先要求改革差役法的大臣们到后期都群起反对免役法。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免役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后世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     ]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免役法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