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分)
答案
(1)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6分)
(2)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4分)
(3)材料三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各民族融合,表现在洛阳经济、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更大的发展。(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攻打南朝B.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C.与汉族通婚D.进一步实行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易服装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孝文帝改革(15分)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图13 北魏文官汉服俑              图14 汉人胡食图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3分)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1分)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冯太后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的是
A.本民族的典章制度B.儒家经典
C.汉族历朝的典章制度D.佛教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