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教育事业的发展 >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
题目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斯大林时斯的苏联)怀疑主义、独立思想,都是没有活动余地的。没有自由工会,没有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充其量只有对宗教的有限的宽容。适应这个体系的某些苏维埃犹太人却发现自己受到较多的宽容,有些人甚至取得了了重要岗位。但是多数犹太人仍面临着怀疑和不信任,而且在宗教事务上受到困扰。艺术、文学、甚至科学都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的作品——以及从事它们的人员——在苏维埃文化生活中消失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史实: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特点:怀疑主义和独立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出版和结社自由;对宗教持有限的宽容态度;艺术、文学、科学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作品遭到扼***;创新性、试验性作品的作者等遭到“清洗”。危害: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根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体制)。
(3)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动机: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影响: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核心考点
试题【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主要考察你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材料二 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出现,女学校也有增加。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文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为什么?
                                                                                                                                                                                                                     
题型:江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礼》《书》《诗》《乐》《春秋》)
材料二 19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材料三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现象。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制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2)材料二中新式学堂是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冬天,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C.使人民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 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