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
题目
题型:0110 期末题难度:来源: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核心考点
试题【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主要考察你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导致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外来经济文化的影响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题型:011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多穿旗袍
B.中西餐并行于世
C.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D.出现了欧式住宅
题型:011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居民  [     ]
A.上海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部地区
D.两广地区
题型:011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13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西装 ④里弄住宅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